選擇了直營,也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在俞敏洪看來,品牌直營是一種積極主動、風險可控的生活方式,他一直非常珍視。
行動指南
以“選擇式創新”為戰略導向,是確保持續創新的關鍵因素,而“選擇式創新”的文化也在營造一種氛圍,更易於全體員工對公司戰略達成共識,形成一致的價值觀念。
12月13日
如何實現遠景?
在路上,這就是人生。我們出生後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從此我們就走在了路上。我們一輩子走在兩條路上:心靈之路和現實之路,這兩條路互相補充,互相豐富,心靈之路指引現實之路,現實之路充實心靈之路。當我們的心靈不再渴望越過高山大川時,心靈就失去了活力和營養;當我們的現實之路沒有心靈指引時,那即使走遍世界,也隻是行屍走肉。一年又一年,我們不斷走過,每一個人的生命走得如此不同。
——2008年2月,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走在路上》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俞敏洪平生第一次坐火車是在1980年,那一年他背起行囊去北京大學西語係報到。據俞敏洪回憶,那些年他瘋狂地愛上了火車,在車廂裏聆聽著車輪和鐵軌撞擊的強烈節奏,聆聽著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風聲,還有對麵開來的火車那響徹耳際的長鳴,他的思緒被拉得很長很長。“火車從一個城市穿過,開往另外一個城市,窗外的風景不斷變換,我就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不同的風景裏。”
“人需要有一種渴望,有一種夢想。沒有渴望和夢想的日子使我們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氣。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差一點掉進了安於現狀的陷阱裏。”大學畢業後,俞敏洪留在北大當老師,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平淡無奇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飄忽而去,原本熾熱的夢想也被生活打磨得無影無蹤。直到有一天,俞敏洪回到江陰老家,爬上矗立在家門口的那座小山,眺望著浩渺長江滾滾而來,那種穿越地平線的渴望重新泛起。“我下決心走出北大校園,開始獨立奮鬥的曆程,在出國留學的夢想被無情粉碎之後,新東方終於出現在我生命的地平線上。”
俞敏洪有一個很重要的好習慣:有什麼好主意想出來就讓大家一起做,而且別人有什麼好的建議他也能夠很快地接納。所以新東方的成功從來都不是俞敏洪個人的成功,而是他領導的團隊的成功。
在新東方員工眼中,俞敏洪是一位良師,具備無私的個性,允許別人犯錯,與他人共同分擔風險、分享成果。同樣的,那些創業夥伴們也功不可沒,是他們給予了俞敏洪豐沛的思想和精神的力量。
行動指南
成功的基礎在於,不僅要能夠眺望遠景,並且要具有堅韌的能力實現那些遠景。
12月14日
胸懷高遠、腳踏實地
很多初入社會的人,感覺一切似乎都是在被迫中進行,總覺得一切都是在為別人做,為老板做,為主管做,逐漸養成了一種自己都意識不到的被動心理,進而產生抱怨心理。因為是為別人做的,所以自然會抱怨,對一切不滿。抱怨學校、父母、工作、婚姻,甚至社會,總覺得哪裏都不對勁。但其實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出在凡事都被動的心態上。
——2004年,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為自己而工作》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在大學作演講時,俞敏洪曾經為大學生求職建言:“麵對第一份工作時,不要總想著成敗,而應該認認真真、全力以赴地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如果能全心全意地把事情做成功,表明你有能力和實力勝任目前的工作。當然,如果你盡心盡力去做了,但是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甚至被老板批評,這也很正常,不必太過沮喪,因為你剛出校門缺乏工作經驗,或者這份工作原本不適合你。我一直認為,隻顧耕耘不顧收獲,是做第一份工作時最需要保持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