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勇,華東師範大學英語係本科畢業,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曾任教於中國農業大學,28歲被破格提升為人文學院副院長、外語係主任,1997年加盟新東方,主講過TOEFL、GRE、GMAT等教程,曾任新東方人力資源總監、總裁助理。在新東方課堂上,他以敏銳的洞察力、深厚的英文功底和揮灑自如的演講風格著稱,深受廣大學員擁戴。
俞敏洪對白勇的評價是“胸懷高遠、腳踏實地”。白勇做事非常細致,俞敏洪的講話稿,他都會認真整理,然後發送到俞敏洪的工作信箱,這項工作基本上都在一天之內完成。這件小事兒,白勇一直堅持著,從不懈怠。
自從當了俞敏洪的助理,白勇的工資降低了一半,原因很簡單,新東方每一個職位都有對應的工資標準,而俞敏洪的要求是,凡是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禁止拿高工資。為了提高自己,白勇還是毫不猶豫地給俞敏洪做助理,他覺得這是在為自己打工。後來,白勇轉崗做人力資源工作,他從頭學起,照樣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行動指南
一定要有這樣一種心態:不管什麼工作,一開始就願意去做,幹一行愛一行。做好當下的自己,才能實現未來的夢想。
12月17日
偉大,不可模仿
偉大是如何誕生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人說偉大是熬出來的,比如說曼德拉在監獄裏熬了27年,終成偉大;有人說偉大是一種機遇,比如劉邦在和平時代可能就是一個地痞無賴,但曆史的風雲激蕩把他變成了一個偉大時代的開創者;也有人說偉大是一種超越,所以當我們在《阿甘正傳》裏看到那個智商平平的阿甘不斷超越自己,帶著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時,我們感到了一種偉大的存在。每個人心裏都有一份對於偉大的渴望,每個人都在追求著偉大的成就,但有的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身陷瑣碎的世界,離偉大的標準越來越遠。
——2008年4月,俞敏洪在其博客文章《偉大的誕生》中如是說
背景分析
“人之患,好為人師”,北大教師出身的俞敏洪概莫能外。言談舉止中,他會不自覺地顯露出“師者”語態,授課時一般言說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且不容他人插話打斷。“師者”心境是怎樣重塑新東方的?俞敏洪倒也直率:“我是以老師的思想、企業家的心態經營企業。”
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會為自己的成就以及企業的基業長青憂心,同時也會深切地領悟到“教派般的文化”的強大力量。俞敏洪認同一點:企業文化的重塑是硬性的,一些不符合新東方文化的人自然不允許加入。
對於領導力的精確定義就是“引發變革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彼德·聖吉博士認為,每個團隊都需要一個“教練”,一個組織或公司的最高主管,必須像一個“教練”,而不是發號施令的“總裁”,“教練”不必上場打球,但他讓大家了解規則,彼此默契,深悟團隊共同合作的意義,“教練”在旁領導、鼓勵,讓球員在場上打好每一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