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被強調的“個性”使人們更加自我,更加注重自身的感受,更加注重自己對各種權益的追求。個性即意味著排他,人越來越成為絕緣而孤立的個體,冷漠隨之而產生。
●冷漠通常因受人欺騙、暗算等心靈創傷或因種種原因受人漠視、輕視甚至歧視所致。為防止再度受到傷害,也為了取得心理平衡,故對外界持抵觸和敵意的態度。
●早年生活中缺少關愛,對愛缺少感受,使其表現得較為冷漠。
●有的人從小備受寵愛,變得自私、軟弱、缺乏獨立性,不懂得愛朋友,也沒有人願意愛他,造成自己孤僻冷漠的性格。
●因氣質與性格類型偏內向,有些人喜歡內省和麵對自己內心的精神活動,也容易表現出冷漠。
●不當的職業選擇,一成不變的工作環境,長期麵對高壓和痛苦的情境,易形成職業冷漠。
●沉湎網絡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接觸減少,會患上“情感冷漠症”。
●“責任分散現象”。很多時候旁觀者成為冷眼看客,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如此冷漠,而是由於其他旁觀者的存在,伸出援手的責任無形中被分散了。
●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是道德冷漠現象存在的重要原因。救人者常會惹官司上身,見死不救者反而不必承擔任何責任,這使得大眾更願意選擇冷眼旁觀,明哲保身。
●“淡漠型甲亢”,多見於老年人。即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容易出現疲乏無力、不思飲食、精神萎靡、抑鬱、冷漠等神經、精神狀態。
……
專欄38:旁觀者冷漠實驗
在1964年的一起女子謀殺事件中,新聞報道稱,有38個人親眼目睹或者聽見案件的發生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約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內希望通過研究驗證,當人處於群體環境中時,是否就不願意施以援手。
這兩位心理學家邀請了一些誌願者參與了試驗。他們告訴受試者,鑒於會談可能涉及極其私人化的內容(諸如討論生殖器的大小之類的話題),因此每個人將被分隔在不同的房間,僅使用對講機來相互溝通。
在會談中,一名參與人員將假裝突然病發,當然這可被其他受試者所聽見。我們並不完全確定此通話傳達給他們的信息是對方發病,但我們確保諸如“噢,我的癲癇發作了”之類的話將被受試者聽到。
當受試者認為除發病者外,他們是參與討論的唯一一人,85%的人會在對方假裝病發時自告奮勇地離開房間去尋求幫助。
當實驗環境發生轉變,受試者認為還有另外四個人參與討論時,隻有31%的人在對方發病後尋求幫助,剩下的受試者猜測會有其他什麼人去照顧此人。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多多益善”這種詞彙失去了其真意,更正確的表述應該是“多多益死”(人愈多的情況下,就有愈高的概率死於發病)。
由此推及,在緊急情況下,假如你是當事人身邊的唯一一個人,你參與援助的動力將大大增加,你將感覺到對此事具有100%的責任。然而,當你僅是10個人中的一個時,你將隻感到10%的責任;問題在於,其他每個人也隻感到10%的責任。
4、測查冷漠程度
冷漠量表Apathyscale(byStarksteinetal.,1992)
5、問題清單與解決方案
6、應對冷漠的催眠暗示語腳本
(1)道德冷漠
道德冷漠是對指道德的冷淡與不關心。在麵對道德問題時沒有反應,意識不到道德問題的存在,體會不到道德的召喚。如麵對他人的痛苦,沒有行動,甚至沒有同情。道德冷漠和道德情感密切相關,在應對道德冷漠的過程中應著重強調道德情感的體驗和培養。
參考腳本:
我進入了愉悅的自我催眠狀態,身體和心靈都感到無比的放鬆,身體似乎輕盈得快要漂浮起來了。一切的束縛在此刻都要瓦解了。放鬆臉部的肌肉,眉頭舒展了,平時緊緊咬合的下顎也鬆懈下來……慢慢地,臉部的肌肉變得鬆軟起來。我感到非常的輕鬆和愉悅,好的,就在此刻,摘下生活中理性、冷漠的麵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