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三、你想成為催眠師嗎(1 / 3)

凡看到成功的催眠表演的人,對催眠師都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崇敬之情。至於接受過催眠施術的人,更有可能產生移情現象,那種敬仰之心格外難以言表。要之,他們的“共識”是,催眠師非同凡人,他們具有特殊的能力,特殊的魅力,這種能力與魅力可遇不可求,普通人隻能望洋興歎。筆者在進行催眠施術後,常有旁觀者提這樣的問題:“你有氣功嗎?”“你有特異功能嗎?”當給他們的回答是“沒有”時,往往會發覺對方的眼光裏有懷疑的神色。

事實上,催眠師與普通人相比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別,隻不過是掌握了催眠術這一專門技術而已。之所以能產生種種神奇的現象、治療好這樣、那樣的疾病,隻是他們有效地、嫻熟地運用了心理暗示的手段。這裏需要指出的是,受術者認為催眠師非同凡人對於催眠施術來說,具有正反兩方麵的影響。從正麵來說,由於認為催眠師非同凡人,這就於無意之中加強了催眠師的權威性,使得催眠施術能夠更快、更有效地進行。有這樣一則實例:有位女士正和她的丈夫在車站餐廳的餐桌上吃飯。這時,丈夫對妻子說:“那位正向我們這邊走來的人是位催眠大師,他可能要給你做催眠術。”當這位催眠師走到他們餐桌前時,這位夫人已經進入了催眠狀態。由此可見,認為催眠師非同凡人,確實起到了幫助催眠施術順利進行的作用。然而,正如一張紙具有不可分割的正反兩麵一樣,這種認為催眠師非同凡人的想法也會給催眠治療帶來不好的負作用。這種負作用的典型表現是,受術者會過份依賴催眠師,在催眠過程中,他們會有良好的反應。但是,回到現實生活中,每每有無所適從之中,覺得沒有催眠師的直接指導,無法適當應付當前的情境。此外,對催眠師的“移情”作用會進一步加深,會不自覺地視催眠師為父親、母親或情人,會感到不可一日無催眠師,這給催眠師和受術者都帶來極大的煩惱。

這裏,我們想對催眠師作一番描述,這將有助於人們了解催眠師,更可能對那些想成為催眠師有所幫助。

作為催眠施術過程中的主體——催眠師,必須具備一定條件。有些催眠術的書上宣稱,隻要熟讀他的一本小冊子,任何人都能成為熟練施術的催眠師。我們以為,這種說法是不嚴肅的。正是由於許多不合格的人濫用催眠術,使得催眠術的聲譽受到不小的影響,使得社會對催眠術產生這樣、那樣的誤解。在我們看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催眠師,以下條件是必須具備的。

1、催眠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

高尚的道德品質對於一名合格的催眠師來說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他幾乎是在剝奪受術者意識狀態的情況下工作的。在催眠狀態中,尤其是在較深的催眠狀態中,受術者尤如牽線木偶或機器人,完全聽從催眠師的指令,甚至幹一些荒唐的事情也全然不知曉。我們也已經知道,在催眠狀態中,受術者的潛意識全麵開放,心理防衛機製已不複存在,經由催眠師的暗示,潛藏在心理世界最深層的各種“隱私”會和盤托出、暴露無遺。應當說,對於某些心因性疾病的治療來說,進入這樣的狀態和誘導出這種種隱私是必要的。但是,催眠師決不應該利用這一情況來達到自己的某種企圖或者將受術者的種種隱私作為茶餘飯後的閑話資料而四處傳播。從國外的資料上已經發現:不道德的催眠師利用受術者在催眠狀態中對一切渾然不覺的情況進行性犯罪的時有發生,利用後催眠暗示唆使受術者犯罪的案例亦不屬鮮見,這種做法的後果自然不言自明。即使是將受術者的隱私四處傳播的情況也將產生惡劣的影響。當受術者知曉這一情況後,有可能終生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而無法解脫,原先的心理疾病不僅不會減輕,反而會加重。此外,催眠師任何不道德的做法還會對催眠術這一學科的發展、普及與應用產生惡劣的負麵影響。

所以,在催眠過程中,不應要求受術者做一些與治療疾病無關的動作,說一些與治療疾病無關的話。對受術者吐露出的隱私,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並且,在施術之前就應以莊重的態度向受術者作出保證。

2、催眠師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