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也積極移植並開設微格教學課程,1972年,《悉尼基本教學技能》第一分冊出版,全書(共五個分冊)於1978年出齊。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微格教學,開始對教學技能進行研究和訓練。90年代後,我國對教學技能及其培訓方法的研究進入推廣普及階段。到現在,全國絕大多數師範院校和其他教師培訓機構都開展微格教學,培訓職前和職後教師,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微格教學技術係統
目前,微格教學的技術係統發展已經相當完善。該係統采用當前先進的數字化傳輸、數字化存儲和網絡應用技術,由一個總控室和多個微格教室組成,是集網絡、數字、多媒體、聲音、視頻、存儲、傳輸及視頻監控技術於一體的全數字化網絡係統,能夠完成對采集的課堂信息的統一管理,並能對資源進行各種操作,具有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係統化、交互式可視化、個性化的特點,在管理、操作方麵更加容易、簡便。
該係統實時性強,可以實時察看微格教室的現場教學情況,對各教學現場的學生、教師進行遠程教學評估和觀摩,授課教師在現場可以方便地將聲音、視頻信號切換到大屏幕電視機上並控製各種設備的各種功能。
該係統可以錄像存儲方式保存微格教學內容,並采用非線性編輯係統對錄像文件進行剪輯和合成;還可以隨時查詢並選取多媒體教學錄像文件及相關資料進行播放。該係統運用於師範生的教學技能培訓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模擬形式,具有雙控、監視、評課、示範、互相觀摩、分控、巡視掃描、對講、遠程遙控、錄像和倒計時等功能。該係統的觀摩和評價係統均采用計算機設備,可通過交換機連接校園網或Internet。信息記錄方式可采用硬盤存貯或刻錄成光盤,以便教師和執教者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或光盤進行點播、測評與觀摩。數字化微格教學係統凸顯了微格教學中觀摩反饋的重要功能。
(三)微格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目前,我國大多數師範院校和教師培訓機構,都廣泛采用微格教學來訓練師範生和初任教師的教學技能。其中還開展了相應的實驗研究,這些實驗研究都證明了微格教學在訓練教師教學技能上有良好的效果。如仲玉英的研究表明,用微格教學模式培訓師範生教學技能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有效的。雷體南所開展的大範圍推廣訓練的研究也證明,學生經過微格教學訓練後的教學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些研究說明,微格教學的引入,對改革教學法課程,實現師範生培訓方法、手段現代化及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微格教學很好地地解決了師範生和新任教師教學技能培訓中教學能力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難,使受訓者能較快地、熟練地掌握教學活動中的各種技能。呂飛飛對微格教學的作用與優點概括為四大點。
1.訓練目標明確、具體,有利於發揮受訓者的主觀能動性傳統的教學技能訓練方法以講授為主,追求係統全麵,受訓者有所知而不能為,不能在短期內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微格教學對複雜的教學技能進行分解訓練,從簡單的單項教學技能入手,製定出各項技能訓練的具體目標及計劃,每一項技能要求都具有可操作性,並通過微格錄像提供的教學行為表現逐項對照檢查,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這種目標單一而明確,注重技能的操作性的微格教學,既有利於受訓者在操作層麵上掌握教學技能,還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成功之處,從而得到自我肯定,能信心十足地彌補不足之處而盡快走向完善。
2.教學實踐過程聲像化,有利於訓練規範的語言、自然的體態微格教學中,聲像設備把每一位受訓者的講課過程如實地記錄了下來,受訓者能及時獲悉自己的教學語言及作為教師的形象。因此,微格教學一方麵真實地再現了受訓者的語言現狀,使他們在語言上發現問題,進一步加強語言規範化的訓練;另一方麵,微格教學還直觀地拍攝了每位受訓者的一舉一動,如“手勢”、“目光”、“身勢”、“服飾”以及身體的角度與整體的協調性等等。有些在教學法課堂中反複強調的問題,如多餘的口頭禪、不夠大方的習慣性動作,還會在微格教學中“重犯”,但是一旦觀看錄像後,給所有受訓者留下的印象是極其深刻的,這有利於及時修正。觀摩之後,受訓者明白了教學中應掌握一套規範的語言,具有一副自然的體態;也懂得了作為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應處處體現教育工作者應有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