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導入技能(1)(3 / 3)

課堂教學的導入,就是在學習的開始階段,通過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設法引導學生形成有意義學習的心向;通過診斷學生的學習起點,激活學生原有知識經驗,聯係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提供學習新知識的背景材料,建立起一條把學生的已知信息和將要呈現的信息連接在一起的橋梁,形成有意義學習的條件。這樣,學生具有願意把新學的內容與原有的知識建立起聯係的傾向,並且能夠把新舊知識聯係起來,在認知結構中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導致新舊知識的同化,從而不僅使新知識獲得了意義,而且原有知識經驗也因此得到了修改而獲得新的意義。

(二)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與導入

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以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為轉移。

所謂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係著的,是形成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當一個學生對教學內容發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舍的地步;在學習後,他會產生滿足感,覺得書是他的良師益友,自己從中受到了啟迪,並由此產生歡快、愜意的心情。

否則,學生隻是形式地、勉強地去學習,會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致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部啟動機製。動機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如果學生是受到外部因素(如獎勵、懲罰或社會壓力)的影響而采取行動時,這就是出於外部動機。相反,如果學生的行為完全是由於個人興趣、好奇心或是獲得快樂體驗這一目的而引發時,這就是出於內部動機。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在課堂教學中都非常重要,這主要表現在:①促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朝向具體的目標。具有某種動機的學生會自己設定某種目標,並使自己的行為朝向這些目標。②促使學生為達到目標而努力。缺乏動機的學生往往覺得學習枯燥而不願意完成任務,有動機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就能堅持下去,並克服困難,努力完成學習任務。③激發和維持學習活動。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不會為學習付出必要的努力,具有強烈學習動機的學生會全身心投入學習過程中。④提高信息加工水平。動機影響著加工何種信息以及怎樣加工信息。具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注意力更集中,更傾向於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力求理解所學習的內容。

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開始階段,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精心設計導入教學環節,例如使用生動而新穎的相關學習材料,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聯係起來等,誘發學生產生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從原來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一旦“我要學”這種發自內心的願望被誘發出,就會形成學習的內部動機,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有意識地去獲取課堂活動所指向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表現出令人滿意的行為,取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