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反饋與引導技能(8)(3 / 3)

一是學生能夠回答卻不願意回答問題,這可能是學生個性較為內向,不願意表現自我,也可能是班級學習風氣不正,顧慮回答錯了會被嘲笑,這需要教師平時注意營造安全的、和諧的、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願意說、敢於說。二是問題比較難,學生暫時缺乏某些知識或能力,一下子回答不了。這時特別需要教師的引導:或者引導學生複習某些賴以支持的相應的知識、規則等;或者提供相關線索或暗示;或者解釋獲得正確答案的步驟;或者變換問題的角度,調整問題的情景和背景等。總之,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問題獲得正確的答案,而不是教師直接說出正確的答案。⑦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性非常高。有的學生性格外向,特別喜歡自我表現,在課堂教學中特別積極回答問題,這本來是好現象。但由於目前很多課堂教學都屬於班級授課製,班級學生人數較多,而一節課的時間又有限,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要麵向全體學生,保證課堂上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如果個別學生回答問題過於頻繁,則意味著某些學生沒有機會回答問題。因此,對於過於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既要注意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要巧妙地引導他們更深入思考問題,避免滿足於輕率簡單地回答問題。

五、反饋與引導教學設計

(一)語文課堂教學反饋與引導的設計要求

課堂教學的反饋與引導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技能之一,它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教學的每一環節,都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反饋與引導,學生據此不斷調整學習行為,以適應學習要求,鞏固成功經驗,糾正錯誤行為,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可以說,沒有反饋與引導,就沒有教學的深入推進。怎樣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饋與引導呢?下麵我們提出幾點要求。

1.反饋與引導要真誠熱情

反饋與引導,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現狀向學生傳遞評價、啟發等信息,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問題的動機。教師滿懷真誠、熱情的情感給學生傳遞反饋與引導的信息,則易於為學生所接受,並轉化為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新的學習熱情。如果教師因學生的行為表現較差或不適合自己的要求而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等,這樣的負麵的反饋信息,不但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會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進而厭惡學習,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營造寬鬆、融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隨時給予熱情的反饋與引導,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著積極向上的愉悅享受。

2.反饋與引導要方向明確

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和有序的連續性活動,在這種活動中需要教師隨時明確教學發展的方向,通過反饋與引導強化有效的、正確的行為反應,限製或及時糾正偏離教學發展方向的無效行為反應。由於教學反饋與引導都是隨堂動態生成的,如果教師心中不牢記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就很容易不知不覺地偏離原本追求的方向,不知所終。尤其教學越是活躍的時候,就越容易被情緒所左右,越容易忽略應該追求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反饋與引導,一方麵要積極啟動學生發散思維,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盡情地去聯想,鍛煉其創新思維;另一方麵要保持一定的導向性,及時限製和規避偏離目標的活動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