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師在課堂上要準備隨時處理事先難以預料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就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可否認,當教師在講課時受到來自學生的意外事件的侵襲(如學生擾亂課堂紀律),必然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特別是有時教師的人格遭到汙辱時,有的教師容易產生憤怒情緒,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但是,這種表現和做法,隻能對課堂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學會克製和忍耐,任何時候都沉著冷靜,態度親和,處變不驚,因勢利導。教師具有這樣的心理素質,就能夠尊重不同個性的學生,寬容他們新意有餘而不夠成熟的異質思維,以平靜情緒來感染學生,保持環境穩定,進而抓住突發事件的獨特之處,迅速判斷,作出決策,將突發事件轉化為創造性的教學契機。
3.教學經驗的反思與提升
教育實踐表明,越是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處理突發事件越是能得心應手,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就越強。但是,教學經驗並非與教學時間成正比,也就是說,不是教學時間越長,教學經驗就越豐富,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提升,靠的是平時注意對自己和他人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認識到教學實踐背後所包含的某些可以遵循的規律,這樣,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才可能敏銳感覺到突發事件出現的背景,嫻熟地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然後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妥善地把事件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4.深刻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
學生正處在生理成熟和心理發展時期,他們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情緒、意誌、個性必然會反映到學習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上,這些心理因素也時刻發生著作用。因此,教師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觀察學生內心世界的能力,處理好偶發事件,及時調控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其實,在課堂教學中,偶爾出現個別學生的不和諧聲調實屬正常現象,如果教師任意指責、挖苦,那隻會增加負效應;相反,教師巧妙地對答,善意地點化,則可收到神奇之功效。我們將此不妨概括為:淵博學識+坦蕩心胸+隨機應變=應變技能。
(二)應變技能的靈活運用
由於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突發事件帶有偶然性、突發性,不可能事先設計教育方案,一般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式的統一方法,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因此,應變技能的運用沒有具體的方法可言,教師除了必須具有處驚不變的能力之外,隻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則。
1.虛懷若穀
知識是無窮的,一個教師的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同時,現在的學生視野更加開闊,接觸麵更廣泛,加之互聯網絡提供非常便捷快速的知識獲得渠道,幾十位學生中有時有的人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能解答,也是正常的。教師沒有必要把這視為難堪或恥辱,或者認為學生有意跟自己過不去,而采取搪塞的辦法,甚至欺騙學生。教師應該襟懷坦白,實事求是,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科學態度,可以引導學生群策群力,一起解決,即使一時解決不了,可留待以後解決,切忌模棱兩可,或妄下論斷。
2.善解人意
教師要善解學生的各種意圖。要做到這點,首先,要細致敏銳地觀察。教師在集中精力推進教學活動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哪些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哪些學生東張西望,哪些學生神情迷惑,哪些學生暗中嘀咕,這些表現都預示著可能出現新的狀況。其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於觀察到的各種信息,教師要及時分析、正確判斷,從學生的外在表現看到學生的某些心理意願,甚至推知學生將要出現的下一個心理表現的內容,以便及早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或對學生加以引導,使教與學協調發展。再次,要嗬護學生的好奇。學生喜歡好奇,好勝心強,有時會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或作出意想不到的反應,這應該是非常寶貴的。盡管有時所提的一些問題難免有些幼稚或偏頗,但這也是他們思維火花的閃現,應愛護和重視,不可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損害他們的自尊心。最後,寬容學生的偏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出現一些差錯是在所難免的,學習就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越多,從差錯到正確。因此,作為教師要寬容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差錯,善於引導學生從差錯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