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概括能力、方法要點
課堂教學結束時除了注意概括所教學的知識要點之外,還應該注意概括學生學習時所涉及的能力操作過程或學習方法。學生在課堂開展學習,涉及學什麼內容,用什麼方法去學習,前者師生一般都會關注到,後者有時師生會有所忽略。但後者的學習卻更難掌握,更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明確用什麼方法去學,學習結束後及時總結所學方法的特點和操作過程。著名特級教師寧鴻彬老師執教《讀報常識》一課時,就是以概括所學習的閱讀方法作為教學的結束的。
【例8-2】師:很好。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讀報常識》這篇語文知識短文,學會了三種閱讀此類文章的方法:提綱法、提要法、提問法。同學們能分別說一下嗎?
生(58):提綱法就是給課文每個段落加上一個小標題。這樣全文的內容就清楚了。
師:提要法?
生(59):提要法就是把每一段的最重要的話拿出來,以此了解全篇內容。
生(60):提問法就是在閱讀報紙時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能很好地說出這三種方法,說明你們對這三種方法有了一定的領會。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自覺地運用這些方法來解決問題。時間長了,自學能力就提高了。下課。
寧鴻彬老師教《讀報常識》,不是教學生怎樣去理解這篇知識短文,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學習三種閱讀方法。再分別指導學生運用三種閱讀方法分別閱讀課文的不同部分內容後,寧老師在課堂教學將要結束時,對這三種閱讀方法再次進行概括總結,讓學生獲得完整的認識。
(三)升華認識
升華認識,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思想觀點、體會課文道德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與引申,使之內涵與外延更豐富,更易於與原有知識聯係起來,形成更廣闊的背景知識,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運用。換言之,語文課堂教學,不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觀點,還應該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思維方式來思考麵臨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思維水平;不但引導學生體驗作品的情感,而且引導學生把體驗到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感情,從而提升自己的情感。
1.提高思維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認識社會和自然、思考問題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運用這種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正如維果斯基所指出,教學能夠激起和推動兒童一係列內部的發展過程,從而使兒童把人類經驗內化為兒童自身內在的財富。要提高學生的思維,教師教學首先需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然後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認識作者思考問題的方式,然後學習作者的思維方式思考類似的問題。特級教師董承理老師在執教《斑紋》一課時,就非常注意在課堂教學將要結束時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來思考生活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來看看董承理老師在這堂課教學結束階段的教學活動。
【例8-3】師:顯然,E同學的理解應該是正確的,作者借斑紋,寫了她對世界萬物存在的狀態和法則的一種理解和感想。換句話說,作者是從斑紋的角度來探索世界的存在法則的。但是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不隻有斑紋,還有別的形狀、別的東西。譬如,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金木水火土來解釋世界的構成和運行法則的;物理學家,是從物質的運動狀態來探索世界的運行規律的;數學家,是從數的角度來探索事物的關係的,等等。我們可以從無數個角度、從無數個點著眼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感受貫串起來,就像周曉楓從“斑紋”角度所做的那樣。我們能不能試著從別的角度來認識世界的存在法則呢?
生O:我覺得可以從圓的角度來認識世界。這個世界的任何東西都在一刻不停地作圓周運動,大到宇宙,小到電子,哪一樣能離得了圓周運動?自然界是這樣,人類社會也是這樣,一個人到這個世界上轉了一圈回歸了自然,他的子子孫孫又接著作這樣的運動;整個社會從原始共產主義向前發展,最後又向高級共產主義回歸。我看圓周運動就是世界存在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