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教學結束技能(3)(1 / 3)

(四)實踐練習

實踐練習,是指教師在經過一節課較為全麵係統的教學、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在將要結束教學時設計必要的實踐練習,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加以鞏固、消化。為此,教師要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關鍵性問題,從教學目的出發精心設計實踐練習題,通過師生共同活動或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使學生對當堂課的知識和能力得到及時鞏固和消化,從而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例如特級教師鄧彤老師執教《明湖居聽書》一課,以音樂導入新課,然後分析小說結構,重點引導學生賞析描寫音樂的段落,最後以引導學生欣賞音樂談感受、練習描寫音樂作為教學的結束。我們來看看鄧老師是怎樣設計教學的結束的。

【例8-5】師:我們分析了全文結構,也欣賞了作者對音樂的精彩描寫。現在,讓我們再欣賞一遍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吧!聽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重播音樂,學生閉目聆聽,有學生不時提筆記下瞬間感受。音樂結束後,教師不急於發問,有意留下3分鍾空白,讓學生沉浸在對樂曲的回味中,以期營造一種餘音繞梁的氛圍。)

師:說說你聽音樂時想到的內容。

生1:我好像看到茫茫的俄羅斯平原,以及平原上散發著枯葉氣息的白樺林,冰雪覆蓋的世界,饑寒交迫、貧窮無助的淒苦的農人。

生2:我仿佛看見伏爾加河上一艘貨船正逆流而上,船上的船夫正吃力地撐著船,春天料峭的寒風吹在他瘦削的臉上;船尾一個小女孩托著腮望著岸上開得很早的幾點小黃花,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師:除了這些由音樂聯想起的景象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麵談?

生:聽了這段音樂,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緊縮,我好像喘不過氣來,鼻子酸酸的,我想放聲大哭!

……

(鈴聲響起。教師要求學生將以上感受整理成一段文字,並加上小標題,作為課後作文上交。)

《明湖居聽書》一課是以音樂描寫見長的課文,鄭老師執教這篇課文時,刪除一切旁枝,不講通感誇張,略講烘托渲染,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對無形音樂的傳神描寫”。以音樂導入課文,以分析音樂描寫方法為課堂主體,以欣賞和描寫音樂結束本課教學。鄧老師在第三環節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賞析課文描寫音樂的段落,就是通過範例的學習讓學生從中總結出描寫音樂的一些規律,這樣,在課堂將要結束時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嚐試描寫音樂,實際上就是讓學生運用學習所獲得的規律性知識。

(五)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是指教師課文講完後,不是馬上結束教學,而是根據課文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線索,為學生介紹了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連的課外資料,引導學生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伸、拓展,使之成為聯係第二課堂的紐帶。這樣,課堂教學就成為語文學習的加油站、中轉點,語文學習就可以打破教室空間界限、課堂時間界限、教材素材界限,真正做到課內揚起語文學習風帆,課外暢遊語文學習的海洋。

例如,一位教師執教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設計為:熟悉作品,把握情節;模擬表演,解讀人物;合作交流,品味語言;歸納主題,引向課外。教師就是在學生熟悉了情節、人物的基礎上討論歸納作品的主題,並相機以適當的問題將學生的閱讀焦點引向課外來結束全課。

【例8-6】師:經過以上的學習,我們欣賞了本劇巧妙的情節設計、鮮明的人物個性和豐富的戲劇語言。這一切把一個衝突激烈的戲劇故事展現在我們麵前,同學們從中領會到作者和劇本所要表達的意圖了嗎?大家再討論討論。

(生討論)

生1:這個劇本讚美了像安東尼奧那樣的人為朋友擔當風險、甘願犧牲一切的可貴精神,諷刺了像夏洛克那樣的人唯利是圖、冷酷殘忍的醜陋嘴臉。

生2:這個劇本表達的是,隻有依靠機智和聰慧才能戰勝邪惡。

生3:這個劇本的含義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句話——邪不勝正。

師:看來,夏洛克在人們眼中就是邪惡的化身……生4:(小聲地)我覺得夏洛克也挺可憐的。

師: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呢?

生5:雖然夏洛克冷酷無情,十分凶殘,但是我從人物的對話中感覺到夏洛克好像一直就處在被周圍人排擠的狀態,他之所以這樣應該也是有原因的吧。

師:你發現的問題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究竟怎樣理解和看待夏洛克這個人呢?其實《威尼斯商人》全劇中很多情節和細節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夏洛克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加準確地評價這個人物。希望同學們下去後去完整地讀一讀全劇原著,就這個問題或者就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存在的疑惑去做一番研究和探討,我深信,你們會真正成為莎士比亞的知音。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人們總是把本劇中的夏洛克與法國作家莫裏哀筆下的阿巴貢、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俄國作家果戈理筆下的潑留希金並稱為“四大吝嗇鬼”。有興趣的同學不妨也下去了解一下其他三個人物形象的情況,看看這個說法的道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