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湔是指川西的湔水,發源於岷江的上遊,一直被視為古蜀國的母親河。堋的本義是指埋葬死人的石基和土堆,有時也特指都江堰前麵的那道分水堤。
羌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蜀川……
湔堋是一個巨大的采石場,又像是巨大的墓坑。看到斷臂老人和繇輝王子雙雙落網,有人唱起了哀歌。
06
惻惻去國兮三千裏,煢煢登山兮九十盤。
秦得巴蜀之後,降繇輝之父繇通為蜀候,以求安定人心。
同時,又封張若為蜀守,授陳莊為平蜀將軍,可謂殺伐由心。
三年之後,陳莊盤算割據巴蜀,就挾持並唆使繇通聯合丹犁各部落興兵叛秦。
接著,陳莊就從秦武王的手中要到了領軍平叛的特權。擺下酒席,陳莊邀請各路義勇共聚一堂,以定蜀事。
酒過三巡,八百伏兵同時殺出。在血泊之中,手提長劍的陳莊自立為王。
07
那年隆冬,秦武王再拜司馬錯為將軍討陳莊。
平叛大軍橫掃蜀川,複立繇惲為蜀候,質於鹹陽行宮。僅僅過了兩年,秦王怒斬繇惲全家二十七口。
相傳,蜀人在湔堋裏舉旗,頑強地堅持了十多年。直到李冰接任張若守蜀,才與蜀人商定:沉古玦於江,共築都江堰,澤被故土。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曆史不僅僅是曆史,還是一個個不墜的夢想,以及無怨無悔的追求和忍辱負重的擔當。
08
明末,盛傳昆侖玦又重新現世。
張獻忠來了,吳三桂來了,最後卻成了滿清的天下。
為了得到這枚古玉,乾隆興兵清剿大小金川。前後兩次,共曆時七年。
清軍陣亡三萬,殺抗命者數萬,耗銀帑近八千萬兩,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昆侖玦。同治十年,昆侖玦驚現蓉城,江湖振動。
當時,四川總督和成都大將軍都是吳棠。該公是安徽盱眙人,出身於貧民。白天做工,月下讀書,中舉後在淮安府裏做縣令,聲譽頗佳。
有天下午,吳棠聽說湖南籍道員的喪船過境,立即派手下送去三百兩銀錠。不料,運河上還有一隻喪船,這個下人竟送錯了地方。吳棠隻好將錯就錯,第二天又親自登船祭拜,幫助惠征之女蘭貴人解決了很多困難。後來,這個孤苦伶仃的蘭貴人竟成了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吳棠也從一個縣令擢升為封疆大臣。
吳棠一麵暗訪昆侖玦,一麵向慈禧密報:“確實有人謊稱昆侖玦現世,聚眾圖謀不軌。臣已緝拿袍哥數百人,盡收偽石。”
都說,沒有吳棠的左推右擋,這場腥風血雨勢必會席卷西南數省……
09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相傳,川內袍哥有本叫海底的秘籍,就記載了這枚古玉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