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2 / 2)

萬家燈火鬧春橋,十裏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可憐宵!波間湧出蓬萊島。香煙亂飄,笙歌喧鬧,飛上玉樓腰。

“譯文”

元宵之夜的臨川城喲,真是座不夜城。歡樂的人們,提著燈籠,熙熙攘攘從橋上走過。流動著光,流動著春天的氣息。鳳燈在舞動,鸞燈在飛翔。那絕妙的姿勢,令人喝彩。多麼美好的春宵!波浪中間湧出蓬萊三仙山,那是從河中飛升的焰火圖案,令人迷醉。節日狂歡達到高潮,焰火的香煙彌漫夜空,樂聲歌聲一片喧騰,環繞著城中玲瓏的樓閣。

“注釋”

[臨川]今江西省臨川市。[鳳]傳說中的神鳥。《山海經》稱,鳳產於丹穴山,狀如鶴,羽毛五彩成文。後人又說此鳥,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裏指劄成鳳鳥狀的燈,由人舉著舞動。[鸞]也是傳說中的神鳥。這裏指劄成鸞狀的燈,由人舉著舞動。[蓬萊島]古代傳說中的仙島。《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這裏指焰火所幻化出來的動人景象。[玉樓]美麗玲瓏的樓閣。似也可釋為玉人(美人)所居的樓閣。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臨川城元宵佳節熱鬧景象的曲子,充滿著喜慶的氣息。它像一幅風俗畫,讓我們領略到了燈節的習俗和民眾歡慶的場麵。作者采用鋪敘筆法,著力渲染萬眾歡騰的節日氣氛,突出燈和光的描寫,讓人感覺到如此良宵,是燈的世界;焰火、音樂、歌聲、舞蹈種種活動的描寫都烘托著燈,表明這是燈節。作者對燈和光的鍾愛,反映出民眾對光明與幸福的向往。

[越調·小桃紅]臨川八景·市橋月色

“原文”

玉龍高臥一天秋,寶鏡青光透。星鬥闌幹雨晴後。綠悠悠,軟風吹動玻璃皺。煙波順流,乾坤如晝,半夜行舟。

“譯文”

一麵圓鏡高懸天際,清光灑滿大地,呀,那是一輪皎潔的月。玉龍橫臥秋江,呀,那是臨川美麗的市橋。雨後晴空如洗,星光淡淡,錯落縱橫。流向遠方的臨川河喲,碧水悠悠,微風吹過,泛起玻璃般的波光。月光擁著波光,順流而下,迷迷茫茫。天地如同白晝,澄澈透明。夜半時分,我的船在月光與波光中行進,穿過市橋,呀,多麼美妙的臨川秋夜。

“注釋”

[闌幹]縱橫錯落。[乾坤]天地。

“賞析”

此曲描述臨川秋夜之美,如同一幅迷人的臨川秋夜圖。作者的觀察點是在行進中的船上,著眼點是美麗的市橋,以橋為焦點,展示秋夜的諸多景物:皎潔的圓月,雨後的晴空,縱橫的星鬥,秋江的煙波。構圖極為和諧,讀者如同置身其中,與作者一道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玩味那人工的傑作,那市橋的弧線。

“作者簡介”

商挺(1209—1288)字孟卿,號左山老人,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人。忽必烈在潛邸,征召為京兆宣撫司郎中,忽必烈即位後,官至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善詩、書、畫。今存散曲小令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