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關漢卿,號已齋叟,以字行,名不詳。大都(今北京)人,或雲祁州(今河北安國縣)人。生卒年未詳,大約生於金末,卒於元成宗大德後期(1300年前後)。他一生主要活動在大都,晚年到過杭州,寫有散曲[南呂·一枝花](《杭州景》)。元鍾嗣成《錄鬼簿》說他曾做過太醫院尹,並詳細錄下了他大量的雜劇劇目。關漢卿在元不願仕進,畢生致力於蓬勃興起的雜劇事業。與元初王和卿、楊顯之、梁退之、費君祥等元曲作家來往密切。關漢卿在戲曲界極孚眾望,是“玉京書會,燕趙才人”的公認領袖,被讚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
關漢卿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之一,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創作甚豐,著有雜劇六十多種,今存十八種,大都揭露封建社會黑暗,表現人民苦難遭遇,以及青年男女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他在散曲上的成就略遜於雜劇,但也內容豐富,佳作頗多。與雜劇相比,他的散曲主要是抒情寫景,小巧精致,自然當行。它們風格多樣,有的雋永清麗,純出天然;有的豪放潑辣,盡情快性。作者造語也頗大膽,方言俗語信手拈來,卻淺而不俗,真切自然,活潑生動。元貫雲石序《陽春白雪》稱:“關漢卿、庚吉甫,造語妖嬌,卻如小女臨杯,使人不忍對歹帶。”(《中國俗文學史》)。《全元散曲》存其小令57首,套數13首,殘套2首。
“原文”
鳥啼花影裏,人立粉牆頭。春意兩絲牽,秋水雙波溜。
“譯文”
鳥兒在花叢中婉轉啼唱,美妙的聲音從陽光下的花影裏傳來。美麗的女兒家站在粉牆裏,英俊的小夥子站在粉牆外。兩顆懷春的心啊,被兩條看不見的絲線牽在一起;兩對秋水般的眼睛啊,像兩條摸不著的愛河在對流。
“賞析”
這是一曲青春與愛情的頌歌,描繪在美麗的春天萌發的純潔的愛情。作者捕捉到一對少男少女分隔牆裏牆外相互深情注視、情意綿綿的一瞬,以精妙的語言造成迷人的意象,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空間,玲瓏剔透,詩意蔥蘢,有唐人絕句的風韻。
[南呂·四塊玉]別情
“原文”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譯文”
暮春時節,為他送別,真舍不得讓他離開。剛剛開始的相思啊,何時才能了斷?我憑闌而立,凝視遠方,目送他的身影,我用衣袖拂去擋住視線的楊花。可是彎彎的溪水,重重的山巒,又將他的身影遮斷,他在我的目光中消失了,消失了。
“注釋”
[憑闌]靠著欄杆。闌,同“欄”。[楊花雪]暮春季節楊花飄舞如同飛雪。
“賞析”
此曲描寫一位深情女子送別心上人時的情態和意緒。它沒有著意刻畫“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場景,而是如同使用現代影視的近鏡頭那樣,突現那女子在樓頭憑欄而立目送情人身影的畫麵,顯示她那依依不舍的綿綿情思,並預示著她日後獨處時的寂寞無耐和對遠行人的無盡相思之苦。作者分三個層次來表現她的目送,先是寫她拂去迷濛的楊花,接著寫她的目光搜索到心上人的身影(或者是立在船頭,或者是騎在馬上)在溪邊閃現,又在曲曲彎彎的山溪中消失,最後寫她再次看見心上人的身影在山邊出現而最終隱沒在重重疊疊的山巒,這時她才無望地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人去也!”小令雖隻短短幾句,卻有濃重的感情分量,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感受。
[南呂·四塊玉]閑適·舊酒投
“原文”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哈哈,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
“譯文”
再釀的、新釀的酒都熟了,等不及過濾,我已準備好了老瓦缽,我掩飾不住心底的快樂。山寺的和尚,山野的老漢,來吧,來吧,一起與我享用,一道詩酒唱和。他拿出一對雞,我拿出一隻鵝,多自在,多快活!
“注釋”
[投]通“酘”。酘,再釀的酒。疑即所謂“二鍋頭(酘)”。[新醅潑]醅(pēi),未過濾的酒。潑,通“酉發(bó)”,酒熟之意。李白有句雲“恰似蒲萄初酉發醅”。[野叟]山野中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