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養浩(1269—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初為東平學正,後遊京師,獻書於平章不忽木,遂被舉薦入禦史台,拜監察禦史。曾上萬言書論及時弊,因言詞切直,為當權者所忌,被罷官。為了避禍,他不得不改換姓名逃走。後複官,為翰林直學士,延祐間為禮部尚書。英宗時,他官居參議,又因犯顏直諫而幾乎被禍。後歸隱家鄉達十年之久,曾多次拒絕朝廷征召。天曆二年(1329),關中大旱,他被重新起用為陝西行台中丞,前往賑災。到任後全力賑濟災民,積勞成瘁,卒於任所。死封濱國公,諡“文忠”。其著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歸田類稿》等。散曲集有《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存世小令有162首,套數2首。
“原文”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簷。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裏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殺江南!
“譯文”
陽光與薄霧籠罩在山巒,倒影在迷茫的江水裏;看不盡的兩岸人家,畫簷接著畫簷。一簇簇荷花出水,搖曳出秋光淡淡。看那翩翩飛舞的沙鷗,看那一張張飄逸香風的珠簾。美麗的遊船從天邊駛來,酒旗兒在風中招展。啊,這是我魂牽夢繞的江南!
“賞析”
《詠江南》的寫作時間及寫作背景,難以確考。此曲描述作者乘船抵達江南時的新鮮而美好的感覺,展現出一幅江南水鄉的秋光圖。作者的觀察點是遊動的船,隨著觀察點的移動,依次展示映入眼簾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物,如青山在江水中的朦朧倒影,兩岸美麗的民居,江麵上飛翔的沙鷗,遠處駛來的遊船,風中招展的酒幌子等等。色彩鮮亮明麗,節奏輕快和諧,洋溢著作者熱愛美好事物的喜悅情緒。最後以“愛殺江南”作結,則將這種熱烈情緒直接表達出來,如同在這幅江南水鄉秋光圖上出現了作者快活無邊的身影。總之,此曲頗具傳統詩歌情景交融、詩中有畫的藝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