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白賁,字無咎,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詩人白挺(1248—1328)之子。仁宗延祐中曾知忻州。至治年間,曾任溫州路平陽州教授,後為文林郎南安路總管府經曆。擅長繪畫,能作散曲。
“原文”
儂家鸚鵡洲邊住,是個不識字漁夫。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麼]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綠蓑歸去。算從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譯文”
我家鸚鵡洲邊住,咱是個不識字的漁夫。駕一條小船出沒在浪花裏,江南煙雨中我酣然睡去。醒來時,迎麵是滿眼青山,抖摟抖摟綠蓑衣,我回家去。算來我從前錯怪了老天,它卻實在給我安排了個好歸宿。
“注釋”
[鸚鵡曲]此曲牌子本名為《黑漆弩》,《陽春白雪》收錄此曲時列為無名氏撰,《太平樂府》收錄馮子振《鸚鵡曲序》稱白賁作。疑非白賁作,李昌集《中國古代散曲史》辨之甚詳,可參閱。[鸚鵡洲]長江流經武昌附近的江中小島。唐代崔顥有句雲“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扁(piān)舟]小船。[覺來]醒來。[抖擻]作“抖摟”解,即抖動。[綠蓑]綠蓑衣,雨具。
“賞析”
此曲曾被元早期散曲家王惲稱引(《遊金山寺並序》),中期散曲家馮子振則有30首和曲,足見其影響之大。此曲的成功處在於描繪了一位披著漁夫裝束瀟灑豁達的高士形象。在古典詩歌中不乏漁夫的形象:如楚辭《漁父》中那位開導屈原“世人皆濁,何不屈其泥而揚其波”,唱著《滄浪歌》鼓木世而去的漁夫;如唐代詩人張誌和《漁歌子》中唱著“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漁夫等等。這類漁夫都不過是作者歸隱精神的幻化,是披著蓑衣的遁世士大夫。[正宮鸚鵡曲]所刻畫的漁夫也是這類假漁夫。他揚言住在鸚鵡洲邊,駕一葉扁舟,悠然自得,可以在煙雨中酣然入睡,醒來時悉心觀賞大自然之美,毫無衣食之憂,分明是一位在官場上失落,而隱逸江湖的士人。所謂“不識字”,不過是自嘲而已。這種情調正好博得了那些身在山林而心地坦然者的共鳴以及那些身在官場並不得意者的向往和讚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