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南呂·四塊玉]看野花(1 / 1)

“作者簡介”

劉時中,元代中後期著名散曲家,生平及籍貫不詳,或認為他是江西人,元文宗天曆年間(1328—1330)尚健在,是《上高監司》這首著名套曲的作者。今存散曲小令75首,套數4篇。

“原文”

看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紅纓白馬難消受。二頃田,兩隻牛,飽時候。

“譯文”

觀賞著野花,隨身攜帶家釀的濁酒,有什麼煩惱到得了我心裏頭。騎紅纓馬,擺官僚架勢,這個福分,我無法消受。隻求混個肚子飽,有二頃田,二條牛。

“賞析”

此曲表達作者的隱逸思想:遠離權勢名利,隻求閑適自放。曲中所表達的人生目標質樸單純,不過是看野花賞村酒的快樂,不過是二隻牛、二頃田的光景,但其中已包含著平安和無爭,這恰是老莊情懷。語言明白如話,與其所包容的思想一樣,淡泊而自然。

[中呂·山坡羊]侍牧庵先生西湖夜飲

“原文”

微風不定,幽香成徑。紅雲十裏波千頃。綺羅馨,管弦清。蘭舟直入空明鏡,碧天夜涼秋月冷。天,湖外影;湖,天上景。

“譯文”

柔柔的風,一會兒吹向西,一會兒吹向東,淡淡的花香充溢著小徑。荷花十裏,嬌豔如彩雲,搖曳出千頃波紋。歌女靚妝透著溫馨,管弦聲聲,清越動聽。乘著蘭舟直駛入流光,水麵如鏡,秋月涼如水,晴空碧澄。啊,天在湖中留影,湖是天上的風景。

“注釋”

[牧庵先生]指姚燧。或認為劉時中是姚燧的學生。[西湖]指杭州西湖。[紅雲]指荷花。[綺羅]精美的絲織物,這裏指歌女的美麗服裝。[蘭舟]指華美的遊船。[空明]蘇軾《前赤壁賦》:“擊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映照著月光的清澈透明的江水。[管弦]管,笛簫之類的管樂器;弦,琴、瑟之類的弦樂器。這裏指代音樂。

“賞析”

此曲敘寫作者與友人秋夜遊西湖的美妙感受,描繪一幅令人神往的十裏荷花綻放、月光湖光一色的西湖秋月圖。作者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的不同方麵,全方位地感知西湖秋夜的純美境界;風是微微的,從小徑到湖麵香氣四溢;絕色的歌女和動聽的管弦之音陪伴著遊船;放眼望去,十裏荷花如雲;晴空澄碧,月光湖光渾然如一,不知天在湖中,還是湖在天上。令人不禁陶醉其中,與作者一道分享這大自然的恩賜和杭州人的創造,不能不讚歎此曲的藝術感染力。

[雙調·殿前歡]醉翁酡

“原文”

醉翁酡,醒來徐步杖藜挖。家童伴我池塘坐。鷗鷺清波,映水紅蓮五六科。秋光過,兩句新題破:秋霜殘菊,夜雨枯荷。

“譯文”

老翁有了幾分醉意,顏麵紅撲撲的,酒醒後拖著藜杖在門前流連,仆童伴著閑坐在池塘邊。看鷗鷺輕輕掠過平靜的水麵,看映水荷花三五枝,迎風鬥豔。秋光啊,將悄悄離開人間,刺激老翁寫下點破題意的詩篇:一夜秋霜菊花謝,急雨西風綠荷殘。

“注釋”

[酡]飲酒而臉紅。[杖藜]即藜杖。藜莖製成的手杖,泛指手杖。[拕]同拖。[科]通“棵”。

“賞析”

此曲讚美田園生活的恬靜閑適,同時為時光的流逝而輕輕歎息。曲中的醉翁是作者自況,他從醉中醒來,漫步田園,隻見池塘裏鷗鷺輕掠清波,顯得自由自在,紅蓮映水美豔動人;可是想到轉眼間秋去冬來,深秋的淒清將代替初秋的爛漫,不禁黯然神傷。“秋霜殘菊,夜雨枯荷”,這結束句所描述的衰敗景象,正體現出作者內心深處微微的蒼涼。

“作者簡介”

王元鼎 元散曲中後期作家,生卒年及生平不詳。賈仲明為《錄鬼簿》楊顯之傳略後補寫的挽詞中稱“王元鼎師叔敬”,可知其為楊顯之晚輩。《青樓簿》所記歌妓順時秀將他與參知政事阿魯溫比較,說:“參政,宰臣也;元鼎,文士也。經綸朝政,致君澤民,則元鼎不及參政;嘲風弄月,惜玉憐香,則參政不敢望元鼎。”可見,他是與勾欄女子關係密切的風流才子。今存小令7首,套數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