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中呂·朝天曲]卞和(1 / 2)

“作者簡介”

作者薛昂夫(略)

“原文”

卞和,抱璞,隻合荊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兩足先遭禍。傳國爭符,傷身行貨,誰教獻與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譯文”

卞和抱著那塊璞玉,應當安靜地坐在荊山,自己欣賞。你何必苦苦地進獻給不識荊玉的楚王?你向三位楚王敬送,那結果怎麼樣,你那一雙腳遭了殃。終於,那塊價值連城的玉被秦始皇賞識,雕成傳國的玉璽,成為帝業的象征,從此貪婪的霸主們爭得你死我活。那實在是塊傷害人身的孽貨,誰讓你獻給稱王稱霸的人物。工匠們將它磨光雕琢,費盡心血,卞和,你當初何不將它敲碎,免得它招來那麼多的災禍。

“賞析”

此曲一反人們對卞和獻玉的傳統評價,辛辣地嘲諷卞和此舉是可笑的有害的行徑,體現了作者對忠貞觀念的懷疑和否定。卞和獻玉被視為臣民對待君主忠貞不貳、矢誌不移的精神的一種象征,而受到讚賞;薛昂夫則認為卞和的忠貞不貳未免愚昧,這一方麵是他害了自己,成了失去雙腳的殘廢,再者他所獻出的玉又成了野心家們爭奪的對象,引起無數的爭鬥。所以在薛昂夫看來,卞和的忠貞是大可不必的荒唐之舉,假如不是忠貞觀念作怪,當初他將璞玉破碎,又豈能招來害人害己的禍端呢。《卞和》一曲的創作,似乎告訴人們,身為元朝高官的薛昂夫對現存的秩序已經有強烈的懷疑和失望感。

[中呂·朝天子]董卓

“原文”

董卓,巨饕,為惡天須報。一臍然出萬民膏,誰把逃亡照。謀位藏金,貪心無道,誰知沒下梢。好教,火燒,難買棺材料。

“譯文”

董卓,這個貪得無厭的惡魔。惡貫滿盈,老天豈能不報應。他終於被陳屍街頭,滿懷憤恨的民眾將他點燃,那肚臍上流出的都是民脂民膏,燃燒的火光再照不見這惡魔逃亡的身影。他陰謀篡奪帝位,在郿塢私藏無數財寶,貪婪無道的老賊,哪想到他的可恥下場。燒得好,燒得好,不然這樣一個蠢物,到那去給他買棺材?

“注釋”

[董卓]東漢末年的軍閥,原為西涼太守,以平定宦官之亂為名,於公元189年帶兵進入洛陽,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帝,逼劉協遷都長安,驅民數百萬入關,沿途死亡無數,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殘忍之極,自稱太師,操縱國柄。公元192年,東漢初平三年,王允設計將他斬殺。[一臍然出萬民膏)董卓肥胖無比,被斬殺後橫屍街頭,士兵在其臍上點燃火炬,脂流滿地,屍被焚。事見《三國誌》呂布傳及《後漢書》董卓傳。然,燃的本字。[謀位藏金]董卓為篡奪帝位做準備,在長安郊區郿塢建立城堡,儲藏他貪汙竊奪的大量金銀財寶。[下梢]下場。

“賞析”

此曲以率直的語言和痛快淋漓的感情揭露大奸巨惡董卓的可恥下場,具有強烈的傾向性,顯示出作者對邪惡的痛恨和對正義的呼喚。通篇都在警告那些禍國殃民、貪婪殘暴的統治者,他們雖然能得逞於一時,但終究會遭到曆史無情的懲罰。“為惡天須報”,呼出了人民要求懲辦邪惡的心聲。

[中呂·山坡羊]西湖雜詠·秋

“原文”

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斷霞遮,夕陽斜,山腰閃出閑亭榭。分付畫船且慢者。歌,休唱徹;詩,乘興寫。

“譯文”

楓樹林的葉子紅了,池上的荷花將凋零,大自然裝點出秋意蔥蘢的屏風。片片晚霞點綴晴空,夕陽西斜,山腰裏倏地閃出一座亭榭。美麗的遊船請慢一點行,我看不夠這西湖的晚景。歌啊,休急急唱完;詩啊,要乘興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