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中呂·朝天曲]卞和(2 / 2)

“注釋”

[斷霞]殘霞。[亭榭]四麵敞開供遊人休息觀覽的亭子。[屏]屏風。屏列,像屏風般排列。[畫船]船篷有雕飾或彩繪的遊船。[唱徹]唱完。

“賞析”

此曲是作者對杭州西湖之秋的讚美。觀察點是在遊船之上,時間是傍晚,因之,小令所著力描繪的是西湖的山光水色在晚霞中所顯出的分外之美。雖然荷花將謝,但秋之西湖並沒有在作者心中引起悲涼的感覺,紅葉、晚霞、夕陽、山色都令他流連忘返。山色在他眼中是天然妝點的屏風,尤其是山腰中突然閃現的寂寥的亭榭,更給作者幾分驚喜。他著意用了一個“閃”字來顯示亭榭的被發現,又說是“閑亭榭”,這亭榭似乎特具靈性,在少有遊客之時,特意等待著詩人的賞識和光臨。“山腰閃出閑亭榭”,可謂是“曲眼”,令整個曲子有了活氣。後麵五句,作者不忍離去的情懷,反過來又濃化了西湖秋光之美麗,以期在讀者心中引起共鳴。

[中呂·山坡羊]西湖雜詠·苦雨

“原文”

孤山雲樹,六橋煙霧,景濛濛不比江潮怒。淡妝梳,淺妝梳,西湖也怕西施妒,天也為他巧對付。晴,也宜畫圖;陰,也宜畫圖。

“譯文”

孤山上的樹木籠罩著雲,美麗的六橋披著輕紗般的霧,細雨濛濛的西湖又多了幾分柔情,不似那錢塘江潮吼天動地的狂怒。她淡淡地妝梳,淺淺地妝梳,西湖啊,也擔心美女西施的嫉妒。老天灑下濛濛雨,為西湖巧妙應付。晴天的西湖,是一幅迷人的畫圖;陰雨的西湖,也是一幅迷人的畫圖。

“注釋”

[孤山]杭州西湖的勝景,宋代高士林逋曾隱居於此,種梅養鶴。[六橋]西湖勝景,蘇軾為杭州太守時所建,橋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另,西湖裏湖也有六橋,其名為環璧、流金、臥龍、隱秀、景行、浚源。

“賞析”

此曲題為《苦雨》,卻並不以西湖落雨為雨,反而讚美西湖雨中的美麗。薛昂夫此曲的構思明顯地受到蘇軾名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絕妙佳句的啟發,運用擬人的手法刻畫雨中西湖的麵容。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別出心裁,說雨中的西湖是一種淺妝、淡妝,目的是為了回避美女西施的妒嫉,是老天特意為西湖作出的安排,這就告訴人們,雨中的西湖是西子別一樣的柔美。作者並不是孤立地寫湖,而且以山和江來襯托她,孤山自然是西湖一景,但它畢竟不是湖麵的景致,它像是湖麵的一種依托,以空濛的山色映襯著細雨霏霏的湖麵,特別是以錢塘江的怒濤的壯觀來對比西湖的柔靜,更顯出她雨中容顏的淡雅。所以,《苦雨》雖出之於蘇軾名詩句,但有所創新,自成境界,給人以一種淒迷柔麗的藝術享受。

“作者簡介”

吳弘道 字仁卿,號克齋先生,蒲陰(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生卒年不詳。《錄鬼簿》將他編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之列,為元代後期戲曲家。鍾嗣成說他“曆仕府判致仕”,賈仲明補寫的挽詞稱他:“衣紫腰金府判升,銀鞍紫馬敲金鐙。錦鄉中過一生,老來也致仕心寧。”又說他“錦樂府天下盛行”。著有雜劇5種,散曲集有《金縷新聲》,今存小令34首,套數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