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商調·梧葉兒]花前約(1 / 1)

“作者簡介”

作者吳弘道(略)

“原文”

花前約,月下期,歡笑忽分離。相思害,憔悴死。訴與誰?隻有天知地知。

“譯文”

花前月下與你約會,那歡笑的情景還曆曆在目,忽然間你離我而去。兩地相思,折磨得我形容憔悴。我心中的苦和怨向誰訴說,隻有天知地知!

“賞析”

這是一首以女性口吻唱出的相思曲。抒寫由花前月下的甜蜜約會突然落入兩地分離的苦苦相思,情感大起大落,直抒胸臆,無所掩飾,有濃鬱的民歌風味。小曲突出強調相思之苦無法向第三者訴說的難處,逼真地表現出女性心理。

[商調·梧葉兒]桃花樹

“原文”

桃花樹,落絳英,和悶過清明。風才定,雨乍晴,繡針停,短歎長籲幾聲。

“譯文”

桃樹下飄落一地豔紅的桃花,雨紛紛的清明節煩悶中度過。風不再刮,雨不再下,天放晴了。閨中人兒啊,停住繡花針,長長地籲氣,輕輕地歎惜。

“注釋”

[絳英]紅花。絳,大紅色。英,花朵。[和悶]心情不佳,無情無緒。[清明]指農曆三月的清明節。

“賞析”

此曲抒發深閨女子的幽怨和惜春思緒。按古代習俗,清明是踏青的節日,大家閨秀有可能在這一天暫時走出閨門去觀賞大自然和參加遊戲。可是風雨剝奪了她們的願望,隻能悶悶地守在狹小的閨房做女紅。一當風定雨霽,她們才停下繡針,然而節日已過,踏青的機會亦已喪失,因之,她們隻能短歎長籲幾聲。這歎息蘊含著深閨的寂寞無奈,也蘊含著對春天又將匆匆歸去的惋惜。看來吳弘道是善於把握女性心理的作者,他在極短小的篇幅裏,既通過景物描寫展示了氣候特征,作為人物心理活動的背景,又通過細節描寫突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可謂簡潔準確,率直而又雋永。

“作者簡介”

趙善慶 字文賢,又別作趙文寶,名孟慶,饒州樂平(今江西省樂平市)人。生卒年不詳。《錄鬼簿》將其列為“方今才人相知者”,是元後期雜劇散曲作者。以卜術為業,是陰陽教授。著有雜劇5種,散曲今存小令29首。

[中呂·山坡羊]燕子

“原文”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譯文”

你飛來時正是春天祭祀土神的日子,你飛去時恰是秋天祭祀土神的日子,你年年飛來飛去,給這裏帶來寒暑。你在梁上呢呢喃喃,築著巢兒忙忙碌碌。春風堂裏,你尋找昔日的王謝貴族,已不見他們的一絲形跡;烏衣巷前,你輕輕掠起,隻見一片夕陽斜暉。啊,燕子,你見過多少王朝更替,你有說不盡的興亡故事!

“注釋”

[春社]古代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稱春社。[秋社]古代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稱秋社。[忙劫劫]忙忙碌碌之意。[王謝]指晉代豪門巨族王氏、謝氏;成為高門世族的代稱。[烏衣巷]原為三國吳時烏衣營所在地,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城中。晉代望族王氏、謝氏曾聚居於此。

“賞析”

唐代劉禹錫《烏衣巷》詩雲:“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抒發富貴無常和曆史興亡之感,趙善慶《燕子》一曲的構思和題旨都是從劉禹錫詩引發出來的。所不同的是,此曲的主人公是燕子。前五句純然是描寫燕子的活動,它們春來秋去,呢呢喃喃,銜泥築巢,忙忙碌碌。後六句,賦予燕子以人的情感,在堂上尋找昔日的主人——豪門世族的後裔,不見有絲毫蹤跡,隻見烏衣巷口夕陽西照,一派慘淡的光景,於是不禁發出“興,多見些;亡,都盡說”的感歎,從而借燕子之口說出了作者所要說的話。象征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此曲有別於劉禹錫的《烏衣巷》。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