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趙善慶,字文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生卒年不詳。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善卜術,曾任陰陽學正。元代雜劇作家,著有《教女兵》、《七德舞》、《滿庭芳》、《村學堂》、《負親沉子》等雜劇8種,但均已失傳。其散曲今存小令29首。
“原文”
驪山橫岫,渭河環秀。山河百二還如舊。狐兔悲,草木秋,秦宮隋苑徒遺臭,唐闕漢陵何處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譯文”
驪山的峰巒橫出東南方的天空,渭水宛如美麗的衣帶繞城北而流過,以黃河華山為屏障的關中平原,依然如故,可是秦漢隋唐的宮殿園林何處去尋找?隻見那散發著腐朽氣息的廢墟上,狐兔出沒,草木蕭索,萬物悲秋。山啊,默默地憂愁;河啊,徒然地奔流。
“賞析”
《長安懷古》是吊古傷今之作,有濃重的曆史滄桑感。作者以犀利目光掃視古都長安的曆史和現狀:雖然關中山河依舊,但秦漢隋唐的帝王們作威作福縱情享樂的宮殿樓台園林亭閣已無處可尋,隻見廢墟上荒草蕭索,狐兔出沒無半點活氣。“秦宮隋苑徒遺臭,唐闕漢陵何處有。”對帝王功業的冷嘲和輕蔑,從作者心底油然而生。與山河相比,再偉大的帝王都顯得渺小。“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作者的聲聲歎息,表明帝王的神聖感已從他心中突然消失,流露出幾分蒼涼和虛無。
[雙調·折桂令]西湖
“原文”
問六橋何處堪誇?十裏晴湖,二月韶華。濃淡峰巒,高低楊柳,遠近桃花。臨水臨山寺塔,半樹半郭人家。杯泛流霞,板撒紅牙。紫陌遊人,畫舫嬌娃。
“譯文”
請問六橋:西湖哪些風景最值得讚美?啊,是那陽光照耀的十裏湖麵,是那二月迷人的春色,是那濃綠淺綠相間的峰巒,是那高高低低婀娜多姿的楊柳,是那遠處近處紅豔豔的桃花。啊,還有那水邊上山坡上的寺廟和佛塔,還有那散落在城郊和村頭的人家,還有那遊人杯中閃光的美酒,還有那手舉拍板的歌女一展歌喉。還有那幽徑上絡繹不絕的遊客,還有畫船上笑聲四溢的美麗女娃。
“注釋”
[六橋]參見薛昂夫《西湖雜詠·苦雨》注。[韶華]美好的春光。[半村半郭]城鄉結合的地帶。郭,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流霞]古代傳說中的仙酒。[紅牙]檀木為原料的拍板。撒,歌女手握拍板以調節音樂的動作。[紫陌]這裏指湖邊的小路。[嬌娃]漂亮的女子。
“賞析”
歌頌描繪杭州西湖美景詩詞曲不勝枚舉,此曲的妙處在於對西湖全方位的描寫,恰似一幅西湖全景圖。山、湖、塔、楊柳、桃花、村落人家,甚至遊人杯中的美酒、歌女手中的拍板、小徑中散步的遊客、畫船中漂亮的女娃,都一一進入作者的藝術視野,被和諧地點綴在圖畫之中。這幅全景圖的成功,得力於作者巧妙的語言藝術,他首先向六橋發問,接著用四組對偶句和一組鼎足對構成圖麵的景致,從人與物、氣候與色彩,以及靜態與動態等不同角度展示西湖二月天的嬌美、繁盛、富足,令讀者不禁置身於西湖春色之中,感受到這人間天堂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之美。如“十裏晴湖”對“二月韶華”,“濃淡峰巒”與“高低楊柳”、“遠近桃花”形成鼎足對,“臨水臨山寺塔”對“半村半郭人家”,“杯泛流霞”對“板撒紅牙”,“紫陌遊人”對“畫舫嬌娃”,在工整的對偶、鼎足中突出一處處或流動或靜止的風景,從而組合成西湖的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