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張可久(略)
“原文”
九裏鬆,二高峰,破白雲一聲煙寺鍾。花外嘶驄,柳下吟篷,笑語散西東。舉頭夜色濛濛,賞心歸興匆匆。青山銜好月,丹桂吐香風。中,人在廣寒宮。
“譯文”
西湖秋夜,迷濛而美麗,靜謐而喧騰;九裏鬆蒼翠夾道,寂然無語;南高峰北高峰,巍巍然聳入夜空;寺院的鍾聲驚破白雲,悠悠然傳遍江城。鮮花叢外駿馬嘶鳴,詩人們吟誦在涼棚,歡聲笑語散落湖西湖東。舉頭看夜色,朦朦朧朧,遊人們帶著幾分愜意,回家的腳步匆匆。青山吻著明月,桂花吐著香風。美妙的西湖秋夜啊,我陶醉在這人間的廣寒宮。
“賞析”
《西湖秋夜》向讀者展示了西湖秋夜美妙的景色,恰似一幅散點透視的西湖秋夜圖。作者似乎站在極高處,鳥瞰以西湖為中心的杭州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景物,鬱乎蒼蒼的九裏鬆,直插夜空的二高峰,然後是花叢、柳蔭、嘶驄、吟客;他不隻用眼睛,而且用耳朵、鼻子和心靈去感知這迷人的夜色,廟院的晚鍾聲穿透雲天散落大地,遊人的歡聲笑語和馬的嘶鳴此起彼伏,沁人肺腑的丹桂清香彌漫在夜氣中……在這幅秋夜圖中,既顯示了大自然的美,又點染出杭州人豐富的夜生活,勾勒出他們享受人生的側影,使得這迷人的夜色有了充實的人文內容。因之,我們閱讀此曲,在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同時,又體味到杭州的繁華和曲作者對西湖的深愛之情。
[越調·寨兒令]鑒湖上尋梅
“原文”
賀監宅,放翁齋,梅花老夫親自栽。路近蓬萊,地遠塵埃,清事惱幽懷。雪模糊小樹莓苔,月朦朧近水樓台。竹籬邊沽酒去,驢背上載詩來。猜,昨夜一枝開!
“譯文”
美麗的鑒湖,湖邊有賀知章的老屋,有陸放翁的書齋,還有老夫我手栽的寒梅幾株。這幽靜的去處,似乎緊靠蓬萊仙山,遠離那滾滾紅塵世俗。可是,有一樁清雅的事兒掛在我心間,揮之不去。看,雪花飄飄,漸漸覆蓋庭園草木,近水樓台倒影湖中,與朦朧月色一片模糊。我興衝衝到竹籬邊的酒家沽酒,我喜滋滋騎著驢兒尋覓詩句。啊,要問我喜從何來?昨夜綻放梅花三二樹。
“注釋”
[鑒湖]在今浙江省紹興市。[賀監]唐代詩人賀知章,開元天寶年間任秘書監,故稱賀監。天寶初年,賀知章因病請求辭官歸故裏越州永興(今紹興)為道士,唐玄宗詔許之,並詔賜鏡湖(鑒湖)為放生池。事見《新唐書·賀知章傳》。[放翁]南宋詩人陸遊,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六十歲左右遭讒被劾去職,歸老鄉裏達二十餘年。[蓬萊]神話傳說中的仙山。[驢背載詩]傳說唐代詩人孟浩然有風雪中騎驢上灞橋尋詩的雅興,杜甫也有騎驢踏雪尋梅吟詩的故事。
“賞析”
《鑒湖上尋梅》抒發作者雪中尋梅覓詩的興致和情懷。因為作者尋梅之處非同平常,而是人格高尚的賀知章和陸遊生活過的地方,因之作者引以為榮,將“賀監宅”、“放翁齋”、“梅花老夫親自栽”並列起來。在這些高士賞過梅的湖邊賞梅,當是何等高雅,所以詩人期待著自己手栽的寒梅能在雪中綻放。曲子的大部分篇幅都在敘述這種期待,為梅花綻放做鋪墊。雪花飄起來了,朦朧的月亮升起來了,詩人將酒沽來了,騎上驢兒上路了,經過這樣反複渲染和蓄勢,詩人才報道他喜悅的來源:“猜,昨夜一枝開!”用最末一句點破題目。小令語言樸素雅潔,尤其是“雪模糊小樹莓苔,月朦朧近水樓台。竹籬邊沽酒去,驢背上載詩來”這兩組對偶句,構築成清幽圓潤的境界,流露出作者脫離塵俗追求清雅人生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