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雙調·水仙子]怨別離·鳳凰台上月兒昏(1 / 1)

“作者簡介”

王愛山,字敬甫,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生平事跡失考。

“原文”

鳳凰台上月兒昏,忽地風生一片雲。淅零零夜雨更初盡,打梨花深閉門。冷清清沒個溫存。他去了無消息,枉教人空斷魂。瘦臉啼痕。

“譯文”

鳳凰台上空的月兒昏然失去光明,那是忽然生起一陣風飄來一片雲。初更將盡,下起淅淅瀝瀝的雨,雨打著梨花,我緊緊地關上閨門。好冷清的夜雨啊,好孤單的時辰,有何人給我溫存?心上人啊,一去無音信,白白讓我有那麼多思念他的夢。我瘦削的臉龐,滿是淚痕。

“賞析”

這是一支深沉、憂傷而又優美的閨怨曲。作者采用寫實與象征相結合的手法,描寫閨中女子所遭受到的感情波折,以及她孤單的處境。頭四句側重寫景,雲遮住了鳳凰台上的月色,雨撲打著剛剛綻放的梨花,春夜的院落寂然無聲。這既是寫實性的環境描寫,為女子的失意和孤獨設置氛圍,同時又是象征和暗示她的愛情婚姻遇到風波。後四句,直接抒發閨中人的幽怨,對一去無消息的心上人,一半是怨恨一半是相思,“瘦臉啼痕”,點染出她的形貌和心靈所蒙受的創傷。前後二部分吻合無痕,構成一幅境界渾圓的雨夜閨怨圖,月黑風高雨紛紛的背景有力地烘托出淚眼模糊的閨中人形象。

[雙調·水仙子]怨別離·鳳凰台上月兒沉

“原文”

鳳凰台上月兒沉,一樣相思兩處心。今宵愁恨更比昨宵甚。對孤燈無意寢,淚和愁付與瑤琴。離恨向弦中訴,淒涼在指下吟。少一個知音。

“譯文”

鳳凰台上的月兒落下去了,也許今夜他和我一樣兩地相思。我今晚的愁恨比昨晚更增十分,麵對孤燈我毫無睡意,含著淚水彈撥著瑤琴。將我無盡的離愁別恨向琴弦傾訴,將我深深的淒涼在手指間呻吟。哎,可惜我麵前缺少一個知音!

“注釋”

[瑤琴]琴身上鑲嵌有美玉的琴,形容琴的華貴。

“賞析”

此曲與《鳳凰台上月兒昏》為姐妹篇,同時是抒發閨中女子的離愁別恨和相思之情,但它所展示的是女子中夜撫琴的場麵。通過閨中人獨對孤燈,愁緒無可排遣,隻好訴諸於瑤琴的細節,真切地表達了她渴望心上人早歸的心緒。情感細膩,境界渾成,也恰似一幅圖畫。

[雙調·水仙子]怨別離·鳳凰台上月兒圓

“原文”

鳳凰台上月兒圓,月上紗窗人未眠。故人來人月皆如願。月澄清人笑喧,訴別離在月下星前。人美滿中秋月,月嬋娟良夜天。人月團圓。

“譯文”

今夜鳳凰台上的月兒圓了,月光照在紗窗上,閨中人望月無眠。沒料到心上人回到她身邊,月圓人團圓。月色如此皎潔澄清,重逢的人兒笑聲喧喧,在星月之下,各自訴說別離的辛酸。啊,中秋之夜,人間美滿,歡樂在美好的月色裏,纏綿在不夜天。啊,人月雙團圓,人月雙團圓。

“注釋”

[嬋娟]形容月色美好。

“賞析”

這是久久相思的有情人的團圓曲,一反前二支曲子的哀傷情調,呈現出歡快熱烈的旋律。將中秋月圓境界的描繪,與有情人久別重逢喜悅的抒發,極自然地交織在一起,反映出人們對美好愛情生活的向往,突現了“人月皆如願”的題旨。

“作者簡介”

《太平樂府》收錄愛山曲子時,未注錄其姓氏,生平更無考。署“愛山”的散曲有小令4首。

[越調·小桃紅]消遣

“原文”

一溪流水水溪雲,雨霽山光潤,野鳥山花破愁悶。樂閑身,拖條藜杖家家問。問誰家有酒,見青簾高掛,高掛在楊柳岸杏花村。

“譯文”

一溪清澈的流水映照出一溪雲彩,雨過天晴,山色分外光鮮溫潤,野鳥的歌聲、山色的笑容,破除我心底愁悶。我渾身輕鬆,拄著藜杖問誰家有酒,遙見青青酒旗高掛,高掛在楊柳岸邊杏花村。

“注釋”

[青簾]指青色布製酒幌子。[楊柳岸]宋代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杏花村]唐代杜牧有佳句雲:“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杏花村為著名的汾酒產地。此曲泛指有酒可沽的村莊。

“賞析”

此曲以輕靈的筆觸描繪雨過天晴,明麗光鮮的小山村一派寧靜平和的景象,以及作者的歡悅心情。作者因天光山色的美麗,一掃愁悶;而杖藜尋酒的行動,則表明他的快活。短短一支小曲,隱括唐詩宋詞中的多個意象,裝點著山村的景致,不覺得陳舊,反而令人感到親切自然。元曲以語言和諧圓潤便於演唱為宗旨,拾掇前人熟句,往往成為曲家的一項本領。此曲正體現了這一特征。

“作者簡介”

李德載 生平事跡失考。今存《贈茶肆》小令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