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鳴善,又作明善,名擇,號頑老子,祖籍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安家湖南,流寓揚州,曾為宣慰司令史。《錄鬼簿》將其入編“方今才人相知者”之列,係元後期散曲作者。《錄鬼簿續編》稱其“有《英華集》行於世,蘇昌齡、楊廉夫拱手服其才”。著有雜劇三種,已佚,《英華集》也無存。今存散曲13首,套數2篇。《元詩選》癸集收錄詩若幹首。
“原文”
東村飲罷又西村,熬盡田家老瓦盆。醉歸來山寺裏鍾聲盡。趁西風驢背穩,一任教顛倒綸巾。稚子多應困,山妻必定盹,多管是喚不開柴門。
“譯文”
在東村剛飲過酒,又到西村端起鍾,一直飲幹了農家的老瓦盆。我悠悠忽忽往家走,山寺的鍾聲早已敲盡。我頂著西風騎上驢背,倒也安穩,任憑那驢兒顛倒我的青絲頭巾。小兒子多半是睡著了,老妻想必正打盹,我大概是叫不開柴門了。
“賞析”
這首充滿詼諧情趣的小曲,描寫隱士山居生涯的悠閑自得,他和諧的人際關係、溫馨的家庭,以及山野的寧靜,都令他滿足。曲子以深夜醉歸者的口吻敘述,半是自嘲,半是得意,真切自然,在歸隱題材的散曲中像一股清新的風,給人以新鮮感。
失宮調名
詠雪
“原文”
漫天墜,撲地飛,白占了許多田地。凍殺吳民都是你,難道是國家祥瑞。
“譯文”
漫天飛舞的雪啊,你白占了許多田地,凍死蘇州老百姓的就是你,怎麼能說你是國家祥和的瑞兆。
“注釋”
[吳民]《堯山堂外紀》卷76收錄此曲,吳民原作“無民”,隋樹森《全元散曲》改為“吳民”。王文才《元曲紀事》據《堅瓠乙集》改為“萬民”。
“評析”
此曲據《堯山堂外紀》所述,其創作有明確的針對性。元末割據勢力張士誠占領蘇州,其弟士德霸占老百姓田地,以擴大他的園林。某日,大雪,士德設盛宴,邀張明善詠雪,明善提筆寫了這首小曲,士德讀後,有羞愧感,但又不敢迫害敢於譏刺他的張鳴善。此曲一反文人雅士歌頌雪的格套,而斥責雪的惡德,說他白占人家田地,凍死老百姓,根本不是什麼國家祥瑞,句句影射張士德的劣行,曲折地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裏話。由於其比喻巧妙,又滴水不漏,令張士德羞惱,卻又無可奈何,手段可謂巧極。
“作者簡介”
邦哲 生平事跡無考。僅存小令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