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雙調·壽陽曲]思舊(三首)(1 / 1)

“作者簡介”

邦哲,生平事跡無考。僅存小令3首,

“原文”

初相見,意思濃,兩下愛衾枕和同。銷金帳春色溶溶,雲雨期真疊疊重重。

誰知道,天不容,兩三年間拋鸞拆鳳。苦多情朝思夜夢,害相思沉沉病重。

爾在東,我在西,陽台夢隔斷山溪。孤雁唳夜半月淒淒,再相逢此生莫期。

“譯文”

一見鍾情的人喲,愛意濃濃,銷金帳裏喲,春色溶溶。同被共枕情思綿綿喲,雲期疊疊,雨會重重。

沒料到,老天嫉妒,兩三年間,恩愛的人兒被拆散。女兒家朝思暮想夜夜夢,相思成病,昏昏沉沉。

我在西,你在東,山溪隔斷陽台夢。孤雁驚啼夜半,淒涼月色朦朧,何年何日,此生再相逢。

“賞析”

這三首小令是內容相銜接的一組曲子,抒寫一對戀人從初見相戀情意綿綿到被拆散分手而苦苦相思的情感變遷。以女性口吻訴說,纏綿而又坦率,從濃烈的歡愛到天各一方的別離,情感落差極大,既表達了愛情的甜蜜,又抒發別離的憂傷,有鮮明的民間歌曲的特點。

[雙調·殿前歡]省悟

“原文”

去來兮,黃花爛漫滿東籬。田園成趣知閑貴。今是前非,失迷途尚可追。回頭易,好整理閑活計。團欒燈花,稚子山妻。

“譯文”

歸來吧,金黃色的菊花已開滿東邊的籬笆,田園的情趣,讓我體味到無官悠閑的可貴。從前的道路走錯了,今天才開始人生的正途,可幸迷途知返,失掉的尚可追尋;我急急回頭,計劃我田園耕作的日程。今晚的燈花結得如此燦爛,啊,老妻幼子已簇擁在我身邊。

“注釋”

[去來兮]歸去之意。來兮,語助詞。[今是前非]此句及下一句,襲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句意。[團欒]團聚。團欒燈花,指燈花象征著家庭團聚。

“賞析”

此曲可以看作是作者讀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心得,也許有作者自身的生活經曆為依據。回歸田園的悠閑自得,與妻兒團聚的歡悅,今是昨非的感慨,洋溢在字裏行間。語言淺近樸素,與作品所表達的脫離紅塵回歸自然的情感頗為吻合。

[雙調·殿前歡]駕扁舟

“原文”

駕扁舟,雲帆百尺洞庭秋。黃柑萬顆霜初透。綠蟻香浮,閑來飲數甌。醉夢醒時候,月色明如晝。白頻渡口,紅蓼灘頭。

“譯文”

我蕩起小船,掛起雲帆,飄浮在秋意濃濃的洞庭湖。湖邊萬顆黃柑掛滿枝頭,經霜後的果實,透出誘人的光澤。自釀的酒也已熟透,禁不住飲上幾甌。當我從醉夢中醒來,月光皓潔如白晝。不知身在何處?啊,船在白頻渡口、紅蓼灘頭。

“注釋”

[綠蟻]酒麵上的綠色泡沫,作酒的代稱。[白蘋]生於淺水中的蕨類植物,又叫田字草。[紅蓼]開淺紅花的蓼科草本植物。

“賞析”

此曲抒寫作者秋天泛舟洞庭湖時快樂逍遙的境界。首先描述洞庭湖邊的迷人景色,顯示金秋的特征;接著寫他不僅被風景陶醉,而且被香氣撲鼻的酒迷醉;最後寫他醒來時已月白如晝,不知身在何處,小船已蕩入渡口、灘頭。心境的平和與自然界的和諧美麗相照應,構成為一幅洞庭秋色放舟圖。在這幅畫圖中,色彩運用得非常協調,黃柑、白頻……紅蓼以及皓潔的月色,相互映襯,分外迷人。

“作者簡介”

楊朝英(約1285—約1355)號淡齋,青城(今山東省高唐縣)人。是著名的散曲集《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和《朝野新聲太平樂府》的編者,功德無量。自撰散曲,今存小令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