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正宮·醉太平]歎子弟(1 / 1)

“作者簡介”

作者無名氏(略)

“原文”

尋葫蘆鋸瓢,拾磚瓦攢窯,暖堂院翻做乞兒學,做一個蓮花落訓道。戴一頂十花九裂遮塵帽,穿一領千補百衲藏形襖,係一條七斷八續勒身絛。這的是子弟們下梢。

“譯文”

找一個葫蘆鋸成瓢,拾些磚瓦塊砌一間破窯,從前暖烘烘的堂院變成小乞丐的“學校”,昔日的公子哥兒成了教蓮花落的訓導。他戴一頂十處開花九處開裂的遮塵帽,他穿一件千補百衲遮掩身子的破襖,他將一條七斷八續的帶子來係腰。這就是尋花問柳的浪蕩公子的下場頭!

“賞析”

《歎子弟》描述尋花問柳的公子哥們一旦銀錢散盡的可悲下場,半是歎息,半是嘲諷,同時又是對世人的告誡。作者逼真地描繪出這類“子弟”的結局,他們嫖盡最後一分錢,連個討飯碗都沒有,隻好現尋個葫蘆鋸成瓢;他們戴的是破帽、穿的是破襖、係的是破爛腰帶,宛然是一副乞丐打扮,而實際上也已淪為乞丐。元雜劇和南戲中多有這類“子弟”的形象(如秦簡夫《東堂老勸破家子弟》),《歎子弟》這支曲子與戲曲一樣,立意在於勸諭年輕人不要放蕩墮落,否則免不了要成為教蓮花落的“訓導”。

[仙呂·寄生草]有幾句知心話

“原文”

有幾句知心話,本待要訴與他。對神前剪下青絲發,背爺娘暗約在湖山下。冷清清濕透淩波襪,恰相逢和我意見差。不剌,你不來時還我香羅帕。

“譯文”

有幾句知心話,本來要告訴他,在神像麵前,我剪下一縷青絲發,背著爹娘和他相約在湖山下,我左等右等,不見他的影兒,露水打濕我的淩波襪。見著麵,我可不饒他:“你若不想來,快快還我的香羅帕!”

“注釋”

[淩波襪]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指洛水女神輕步走在水麵上,羅襪似乎揚起塵土。後來以淩波襪稱女子所穿的襪子,喻其高貴。[不剌]剌,語氣詞。不剌,要不是的話。[香羅帕]女子手帕。這裏指定情之物。

“賞析”

此曲描述一位深情女子遭遇男士怠慢時的嬌嗔情態。前四句敘述那女子如何地滿懷愛意和希望,為約會做充分的準備;後四句敘述她的熱情遭到冷遇,那男士居然失約遲到,讓她久久等候,因之爆發出她的惱怒:“不剌,你不來時還我香羅帕!”熱烈的心緒與冷清的境遇之間形成強烈反差,從而為那女子的嗔怒蓄勢,極好地勾畫出她深情而自尊的神態,活似一位辣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