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仙呂·寄生草]情敘(1 / 1)

“作者簡介”

作者無名氏(略)

“原文”

恰才個讀書罷,窗兒外誰喚咱?原來是嬌娃獨立花陰下,露蒼苔濕透淩波襪,靠前來敘說昨宵話。我與你金杯打就鳳凰釵,你與我銀絲拈做香羅帕。

“譯文”

剛剛讀完一卷書,不知是誰在窗外,輕聲地叫咱?啊,原來是美麗的她,站在花陰下。露水蒼苔打濕了她的淩波襪,靠前來甜甜敘說昨晚咱倆的悄悄話:我送你用金杯子為料打就的鳳凰釵,你啊,送給我銀絲繡成的香羅帕。

“賞析”

此曲以男士口吻敘說與意中人幽會的情景。男士是位書生,那女子是位大膽的淑女,她主動來到書生窗前與他說話,回憶昨宵甜蜜的幽會。情調纏綿而率直,細膩而歡快。

[仙呂·寄生草]遇美

“原文”

猛見他朱簾下過,引的人沒亂煞。少一枝楊柳瓶中插,少一串數珠胸前掛,少一個化生兒立在傍壁下。人道是章台路柳出牆花,我猜做靈山會上活菩薩。

“譯文”

猛然間發現她在朱紅的門簾下經過,我的靈魂已被她勾走。她的美麗無法形容,假如她手拿一隻插著柳枝的淨水瓶,假如她胸前掛一串念珠,假如她身邊站一位童子,有人說她是章台路柳、出牆的杏花,我猜啊,她是靈山會上的活菩薩!

“注釋”

[沒亂煞]神魂顛倒之意。[楊柳瓶中插]我國民間傳說中的送子觀音,手拿淨水瓶,瓶插楊柳枝。[數珠]佛珠,送子觀音胸前掛有串珠。[化生兒]兒童。送子觀音身邊站有兒童。[傍壁]旁邊。[章台路柳]章台,漢代長安城的章台街,在小說、詞曲中章台成為士子冶遊之地。唐代天寶年間歌妓柳氏與進士韓相愛,韓離京後作《章台柳》遠寄柳氏:“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事見《本事詩》)章台柳,成為青樓女子的代稱。[靈山會]靈山,佛教信仰中的神山,《五燈會元》稱:“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

“賞析”

《遇美》抒寫一位男士偶遇一位美女時,情感上所受到的巨大衝擊,立時在心中激起的無法遏止的愛慕之情。先用“沒亂煞”形容他神魂顛倒、六神無主,極為真切。接著用三個排比句,以消極修辭的方式,表達他對那位美女的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最後,他用美的典範——觀音菩薩來稱讚她之前,不同意把如此美麗女子看成是章台柳出牆花,這無疑是維護那女性的尊嚴,也是為了表示他對那女子的愛慕是純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