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胡祗,字紹開,號紫山,磁州武安(今屬河北)人。幼年喪父,身處逆境但仍攻讀不輟。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初,授應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轉左右司員外郎。時阿合馬弄權,群小得勢,吏冗政苛,引起胡祗不滿,因上書論政說:“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觸怒權奸,出為太原路治中。旋任荊湖北道宣慰副使。遷為濟寧路總管、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後以病歸鄉,卒年67歲,諡文靖。有《紫山大全集》。胡祗以廉政、氣節、文章名世,工於書法、詩、文、詞,曲之造詣不凡,今存小令11首。
“原文”
梨花白雪飄,杏豔紫霞消。柳絲舞困小蠻腰,顯得東風惡。野橋,路迢,一弄兒春光鬧。夜來微雨灑芳郊,綠遍江南草。蹇驢山翁,輕衫烏帽。醉模糊歸去好,杖藜頭酒挑。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兒童笑。
“譯文”
一夜梨花綻放,如白雪飄落枝頭;一朝杏花吐豔,如霞光萬道。輕輕擺動的柳絲啊,像小蠻姑娘舞彎了腰;那習習東風,未免顯得太輕佻。走過小橋是長長的大路,到處是春光爛漫,春意鬧。昨夜微微春雨灑遍江南,今晨大地綠遍芳草。山翁我身穿薄衫,頭戴烏帽,騎上毛驢兒,走向沽酒的小道。我藜杖上把酒葫蘆兒挑,我醉朦朧往家裏走。呀,月亮已升上花枝梢,且看兒童們拍手朝我笑。
“賞析”
《賞春》是由“快活三”和“朝天子”這二支曲子串起來組成的歌曲,抒寫作者盡情地享受春光的樂趣,和對閑適和諧的田園生活的讚美。全曲有兩個部分構成:前九句(含[快活三]全曲和[朝天子]前五句)純然描寫江南春色,呈現出杏花春雨江南的迷人景致,洋溢著作者對江南春光的喜悅與驚訝的心情;後六句描寫作者乘著春光沽酒自飲陶然而醉,踏月歸家的情景,刻畫了作者逍遙自得無憂無慮的“山翁”形象。表明他不但醉於酒,而且是醉於江南田園春色。這是一種隱者高士的心態。胡祗遹未曾有過歸隱田園的經曆,這隻是他的一種向往而已。
[中呂·喜春來過普天樂]琉璃殿暖
“作者簡介”
庾天錫 字吉甫。大都人。元前期雜劇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官中書省掾、中山府尹。著有雜劇15種,均佚。今存散曲小令7首,套數4篇。貫雲石《陽春白雪序》稱讚其“造語妖嬌”,並將其與關漢卿並論。賈仲明《淩波仙》挽詞,稱讚他“語言脫灑”、“翰墨清新”、“騰今換古”、“口巽玉噴珠”。在元代影響甚大。
“原文”
琉璃殿暖香浮細,翡翠簾深卷燕遲,夕陽芳草小亭西。間納履,見十二個粉蝶兒飛。一個戀花心,一個攙春意。一個翩翻粉翅,一個亂點羅衣。一個掠草飛,一個穿簾戲。一個趕過楊花西園裏睡,一個與遊人步步相隨。一個拍散晚煙,一個貪歡嫩蕊。那一個與祝英台夢裏為期。
“譯文”
暖融融的春光沐浴著琉璃殿閣,微微的香氣在浮動;翡翠簾早已卷起,可是燕子還遲遲未歸。夕陽斜照芳草地,我站在芳草地上的小亭西,低頭穿鞋的當間兒,看見了十二個粉蝶飛。啊,美麗的蝴蝶:一個依戀著花心,一個醉在春意裏;一個張著粉翅飛舞,一個亂撲閃著粉翅;一個掠著草地上飛,一個穿過門簾嬉戲;一個追趕著墜落的揚花到西園裏去睡,一個伴著遊人步步相隨;一個在淡淡的暮靄中拍動翅翼,一個貪戀那香甜的嫩蕊;還有那一個啊,和化蝶的祝英台相約在夢裏。
“注釋”
[攙(chān)]混和,混雜。這裏疑指蝴蝶混在花叢中不願離開的樣子。[羅衣]本指薄絲衫,這裏指蝴蝶的美麗翅翼。[祝英台]民間傳說中為愛情付出生命,死後化為蝴蝶的女子。
“賞析”
此曲描述王宮貴族庭院中春意盎然粉蝶飛舞的動人景象,同時暗示宮中女子的懷春意緒。作者選擇夕陽斜暉中的琉璃殿閣和芳草小亭作為背景,顯示出環境的皇家氣派,接著運用鋪敘筆法,連用十一個排比句,描述粉蝶兒的各種姿態。這大多是粉蝶兒習性的逼真寫照,有的則語含雙關。如以粉蝶的成雙成對聯翩起舞和醉迷花蕊,暗示宮中女子對愛情的渴望,象征愛欲的美好和不可壓抑,最末一句“那一個與祝英台夢裏為期”,以粉蝶兒甜蜜交尾的詩化,點破了題旨。此曲大約透露出作者在太長公主宮中應旨時的生活印象。語言流暢而華豔,似有宮廷生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