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庾天錫,字吉甫。大都人。元前期雜劇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官中書省掾、中山府尹。著有雜劇15種,均佚。今存散曲小令7首,套數4篇。貫雲石《陽春白雪序》稱讚其“造語妖嬌”,並將其與關漢卿並論。賈仲明《淩波仙》挽詞,稱讚他“語言脫灑”、“翰墨清新”、“騰今換古”、“口巽玉噴珠”。在元代影響甚大。
“原文”
韓侯一將壇,諸葛三分漢。功名紙半張,富貴十年限。
行路古來難,古道近長安。緊把心猿係,牢把意馬拴。塵寰,倒大無憂患。狼山,白雲相伴閑。
“譯文”
韓信享受築壇拜將的榮譽,諸葛亮建立鼎足三分的功績。可是天大的功名,也不過半張紙;富貴榮華,也不過是十年期限。古道通往宏偉的長安城,人生的道路卻十分艱難,自古皆然。把你的心猿意馬緊緊地係住、拴牢,紅塵萬丈,你也不會有憂患。姑且隱居在狼山之下,與白雲相伴,多麼自在,多麼悠閑!
“賞析”
此曲宣泄虛無思想和憤世情緒,規勸世人不必追求功名富貴,應走歸隱保身之路。作者開篇舉出二位著名的曆史人物為例:一位是韓信,是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他為劉邦立國創下巨大的功勳,竟然死於劉邦呂後之手;一位是諸葛亮,為形成天下鼎足三分之勢、建立蜀漢王朝,鞠躬盡瘁,可是日後劉禪居然投降了曹魏集團。這在庾天錫看來,諸葛亮和韓信一樣,畢生心血付之東流,毫無意義。庾天錫追懷曆史英雄人物如過眼煙雲,目睹他所生活的年代裏殘酷的政治鬥爭,官僚之間的相互傾軋,因之他斷言:“功名紙半張,富貴十年限。”這二句是全曲的關鍵。由此出發他告誡人們要拴牢心猿意馬、遠離滾滾紅塵,而歸隱山林、悠遊歲月方是人生的最佳選擇。這是元朝讀書人乃至士大夫階層的普遍心態。與同類作品一樣,此曲對於我們研究元代的社會心態、尤其是士人的心態,有認識價值。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原文”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花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譯文”
心上人啊,自從分別後,你與我相隔有多遠,一道道水啊,一重重山。又是揚花飛絮、桃花紅豔的季節,我那有心情觀賞這美麗的春天,我更悲哀春天的歸去。即便我的閨閣透出陣陣香風,可我隻好緊緊關上閣門,淒然麵對暮雨紛紛。
害怕黃昏來臨,可忽地又是黃昏,此時此刻,我怎能不靈魂離體、神思茫然。我憔悴的臉龐啊,新淚痕壓著舊淚痕,我這個斷腸人思念著他那個斷腸人。今年春天啊,我消瘦好多喲,腰帶整整寬出了三寸。
“賞析”
《別情》敘寫閨中人對遠別夫君的刻骨相思,率直深摯;模擬女子口吻直抒胸臆,大有熱淚滾滾難以遏止的情勢。作者純用鋪敘手段,展示暮春季節,楊花飛絮、桃紅將落、暮雨紛紛的氛圍,勾勒閨中人緊閉閣門神不守舍熱淚縱橫的意態,烘托出一位香肌消減容顏憔悴的淚美人形象。全曲幾乎全由對偶句構成,再加上疊詞的大量運用,有力地濃化了抒情主人公的傷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