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雙調·楚天遙過清江引]花開人正歡(1 / 1)

“作者簡介”

作者薛昂夫(略)

“原文”

花開人正歡,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時醒,人老難歡會。一江春水流,萬點楊花墜。誰道是楊花,點點離人淚。

回首有情風萬裏,渺渺天無際。愁共海潮來,潮去愁難退。更那堪晚來風又急。

“譯文”

花開之時,人像春天一般歡欣,花凋零之時,春天沉醉了。醉了的春天,明年還會清醒,人衰老了,再不能有青春的活力。看一江春水向東流,看萬點楊花墜入泥。誰說那是揚花,那是點點離人的眼淚。回首昔日的情愛,像風消失在萬裏之外,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浩渺的天際。我的憂愁啊,與海潮同時湧來,潮退了,我的愁卻難退。傍晚時分,風越吹越急,這更讓我難以消受。

“賞析”

此曲抒發作者惜春思緒的同時,表達對人生易老、青春不再的感傷情懷,格調婉約而深沉。作者首先將春天離去明年還要再來,與人青春一去不複返作對比,在惜春的同時,更表現出對青春和人生的珍惜。在下半段,隱約追憶一段逝去的美好情事,那愛情隨作者年華老去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將傷情事與惜青春緊緊連結在一起;末了通過化抽象為具象的藝術手段,抒發難以消退的憂愁,並將抒情主人公迎著西風遠望海潮悵然而立的形象,推到讀者麵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曲巧用前人詞意,為己所用,融化在作者的整體構思中,受作者情感驅使,並不覺得生硬,反而圓潤流暢,如春雪消溶、海潮急至,有自然的韻味。

[雙調·楚天遙過清江引]有意送春歸

“原文”

有意送春歸,無計留春住。明年又著來,何似休歸去。桃花也解愁,點點飄紅玉。目斷楚天遙,不見春歸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裏韶光度。夕陽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譯文”

眼睜睜地要把春天送走,沒有一點辦法能把春天留住。春天啊,你既然明年又要回來,不如你今年就別回去。桃花也懂得憂愁,飄落花瓣無數。我遙望楚天盡頭,不見春歸去的路。

春天啊,你假如有情,你定會更痛苦;悄悄地,你美好的時光在虛度。夕陽籠罩著山,山那邊還是重重疊疊的山;春潮湧動的渡口,渡口那邊還有無數渡口。不知哪座山峰、哪個渡口,是春天的住處。

“注釋”

[楚天]這裏指江南一帶。戰國時期,楚國勢力已擴張到長江下遊地區。[春歸路]辛棄疾《摸魚兒》:“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那答兒]什麼地方。

“賞析”

此曲單純抒發作者的惜春思緒,在構思上明顯地受到辛棄疾《摸魚兒》詞的影響,同樣是將春天人格化,並且采取與春天對話的口吻,但它未能如辛詞那樣承載更深厚的社會曆史內容,而隻停留在惋惜春光消逝這個層麵上。不過,它語言流利、意象優美,給人一種千回百轉、纏綿悱惻的感覺,有相當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馬謙齋 生平事跡不詳,大約是張可久的同時期人。今存散曲小令17首(其中含帶過曲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