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顧德潤,生卒年不詳。《錄鬼簿》將其入編“方今才人相知者”之列,是元代後期散曲作者,鍾嗣成、張可久的同時期人。字君澤,道號九山(或說九仙)。淞江(今屬上海市)人。以杭州路吏,遷平江。自刊《樂府》、《詩隱》二集,售於市肆。今僅存散曲小令8首,套數2篇。
“原文”
長江遠映青山,回首難窮望眼。扁舟來往蒹葭岸,人憔悴雲林又晚。籬邊黃菊經霜暗,囊底青蚨逐日慳。破清思晚砧鳴,斷愁腸簷馬韻,驚客夢曉鍾寒。歸去難。修一緘,回兩字寄平安。
“譯文”
長江倒影著兩岸的青山,回望我走過的路途,望不到邊。小舟穿行江中,江岸有叢叢蘆葦,我容顏憔悴,又是落日黃昏。看岸上人家的籬邊黃菊,已經不住冷霜摧殘,看我囊裏的盤纏,已一天少如一天。那一聲聲砧杵,搗碎我的沉思;那屋簷鐵馬叮當,更攪得我愁腸欲斷;那寺廟的曉鍾啊,把我的歸夢驚散。歸鄉的路,有多難!還是寫封書信,報報我的平安吧。
“賞析”
《旅中》抒發行旅之人的歸思。將行進在船中的遊子置於晚秋的氣候環境中,通過岸邊景物的描繪,或以顏色、或以音響刺激遊子本已疲憊的心靈,如“籬邊黃菊經霜暗”,如“晚砧鳴”、“簷馬韻”、“曉鍾寒”,烘托出遊子日甚一日的鄉愁。更令抒情主人公不安的,是“囊中青蚨逐日慳”,貧寒更是鄉愁的根本,這真乃一語道破。語言平易,感情真摯,切合寒士遠行時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