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中華第一龍(3 / 3)

聯想到西水坡45號墓中作為北鬥杓柄的兩根人的脛骨是自31號墓特意移入的,專家推測,夏至神有可能就是31號墓中的少年。

南方象天是古人恪守的傳統觀念,31號墓少年的頭指向正南,顯示出古人對於夏至的獨特理解。《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夏至,出東北維,入西北維,至則正南。”這裏的夏至“至則正南”是對夏至測影以正南方之位的具體說明,所以這位少年正代表著夏至神。

古代社會是以農業為本的,因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天文曆法就成為古代國家和部落統治的根本大法。帝王改朝換代,王者易姓受命,往往要重新修訂立法,以更好的指導農業生產。傳說中的顓頊“絕地通天”就是對天文曆法的體製進行調整。我國傳統的曆法是陰陽合曆,根據文獻資料,至遲在春秋戰國時我國已經使用這種曆法;還有一種說法,我國自夏朝以來皆行用陰陽合曆,《夏小正》即是十二月陰陽合曆。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學者相繼發現遠古時代的祖先們還行用過十月太陽曆和火曆。他們曾在四川大涼山、雲南小涼山彝族地區進行考察,證明了十月太陽曆在的存在。一些學者還認為《夏小正》就是十月太陽曆,而十月太陽曆的創製則大約是從伏羲時代至夏代這段時期內形成的。這種曆法一旦創立,便在夏羌族中間牢固地紮下了根,並且一直沿用到今天。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曆法史上創製時間最早的曆法之一,也是使用時間最長久的一部曆法。無疑,它在天文學上具有重大的價值,應當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是,夏至神離開其他3位“神人”,被單獨葬入一座墓穴中,且被安排在整座遺跡的南端,這裏麵是否別有玄機?

45號墓中已是一幅完整的靈魂升天圖。墓主人占據了夏至神原有的位置,他頭向正南,而南方恰好是靈魂升天的通道,所以,45號墓以南方的圓形墓邊象征天位,墓主人的靈魂由此升騰;之後,靈魂經過第二組遺跡所表現的靈的駕馭,最終升入第三組遺跡所展現的天國世界。這樣一個完整的升天理念,已使靈魂升天的通途上,不可能再有容納夏至神的位置,因而,被“擠”出去的夏至神,隻能遠離他本來應在的位置,而置於極南。這一來,既可保持整座遺跡宗教意義的完整,又不違背古人以夏至神居處極南之地的傳統認識。

墓中呈現的4位“神人”,不僅代表司分司至之意,作為天帝的佐臣,還有佐助天帝接納升入天界的靈魂的職能。根據在於,4位神人為四方之神,其實就是掌管四方和四時的四巫。四巫可陟降天地,這在甲骨文、金文和楚帛書中,都有清楚的記述,所以,人祖的靈魂升天時,也必須由他們相輔而護送。

由此可以推斷,西水坡45號墓的主人是包括第二組、第三組蚌塑遺跡和31號墓的完整遺跡的主人。45號墓描述的是墓主人生前的現實世界,第二組遺跡表現的是墓主人升天的過程,而第三組遺跡則表現的是墓主人已升入天國的場景。

這種壯麗完整的靈魂升天圖,在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非衣上也出現過。非衣畫麵下層繪有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中層描繪了二龍駕馭墓主人的升天過程,而上層則為天門內的天上世界,其含義及表現手法,與西水坡蚌塑遺跡所展示的宗教內容一脈相承。

至於西水坡4組蚌塑遺跡下所鋪灰土和黃土之謎,可能是區別人間與靈魂升騰後的不同環境所為。

人死之後,靈魂離開軀殼,無論是在升天的途中,還是最後升入天國,周圍的環境顯然已與人間不同,所以,古人在象征升天通途的第二組蚌塑遺跡和象征天國世界的第三組蚌塑遺跡的下麵,都特意鋪就了象征玄天的灰土,嚴格區分於象征人間的45號墓中的黃土。這種刻意所為,代表了天地玄黃的樸素思想。

不僅如此,第三組蚌塑遺跡在為象征玄色的夜空而特意鋪就的灰土之上,又於蚌龍與蚌虎周圍,有規律地點綴了無數的蚌殼,宛如燦爛的銀漢天杭。想象著墓主升入天國後禦龍遨遊,整個圖景儼然一幅寓意分明的天宮世界,著實令人驚歎。

另外,還有專家猜測它們有可能與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體係有關,因為45號墓中龍、虎的排列恰恰與東宮蒼龍、西宮白虎、南宮朱雀和北宮玄武的體係相吻合。

在45號墓虎圖案的腹下,有一堆散亂的蚌殼,精心設計建造的墓葬中怎麼會出現如此不和諧的音符?難道是有意為之?聯係曾侯乙箱蓋星圖西方白虎的腹下也恰有一類似火焰的圖像,這其中是否存在著某種聯係?

有人說,這堆蚌殼隻是由於散亂,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形狀,或者可以解釋為大火星。這種認識極有見地,但是為什麼心宿或者大火星又是一堆散亂的蚌殼而且還雜有石片呢?對照史家墓地龍虎圖像中,老虎上顎嵌入龍心、虎尾夾持龍心、龍背斷裂、龍身及龍心被特意擾亂,我們可以知道,西水坡45號墓蚌塑龍虎圖的設計和構造,表達的也是“貶龍揚虎”這一主題:老虎腳下散亂的蚌殼,正是象征和表示虎蹄踏碎龍心。其間雜有一些石片,也應該是象征和表示使龍心破碎,因為石器就是原始人類最厲害的武器;代表和象征龍的心宿雜有石片,隻能是一個破碎的龍心。

西水坡45號墓的蚌龍拖著長長的尾巴,弓著腰背,肩臂部下塌無力,抬頭聳頸,張著大口喘著粗氣,怎麼看都是落荒而逃的喪家之犬的模樣。不僅如此,另外兩組蚌塑龍虎圖也體現了相同的主題。

在第二組蚌塑龍虎圖中,虎背上臥鹿(或熊、羊),龍頭上塑一蜘蛛,龍虎連身,虎形僅尾部沒塑出來,而龍形隻塑了一個龍頭及頸部,龍首像被老虎拖在屁股後頭一樣。更糟糕的是:龍的吻部不齊,特別是下顎,像被打爛了一樣;龍的眼睛又圓又大,為魚泡眼;龍的頸部下垂,臃腫鬆弛;老虎的後腿強勁有力,但它同時又作為龍的前爪,是一種趴下的形狀。從整體上看,龍形極像一隻趴著的青蛙或蟾蜍;相反,虎形高大、強健,屁股後麵拖著有著魚泡眼、爛嘴唇同時趴著的龍首。

龍首前麵有一堆略圓的蚌殼,有人釋為龍珠,但龍珠在龍口前方,其立意與史家墓地龍形一樣,表示的仍是龍心、龍珠被吐出。第三組龍虎圖倒是一幅龍騰虎奔的形象,但龍形仍然塑得幹瘦、僵直,尾巴下卷,頭頸後扭,似不服管教,作掙紮狀,而虎形仍然健壯有力,作四蹄狂奔式。

這樣,三組蚌塑龍虎圖案的主題就變成了貶龍揚虎。

不管哪種說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45號墓傳達給人們的信息是如此豐富,可能我們隻有回到那個古老的時代,才能搞清楚其中的玄妙吧!

那麼,這位神秘的墓主人又是何許人呢?

六、墓主身份之謎

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主人東側的蚌殼擺塑龍,顯得與眾不同,形象更加接近秦漢以後的龍。使用的蚌殼材料都經過精心挑選,主要為尖長形蚌和橢圓形蚌,采用了不同的造型和表現手法:尖蚌用來表現龍的爪、牙、舌、目、尾等,圓蚌用於填充龍的肢體。準確把握龍的形體特征、神態和動勢,嫻熟地運用蚌殼的長短、大小、側正、順逆等表現其肢體結構和空間布局。以上種種現象說明,當時人們對龍的認識已臻於成熟,被譽為“中華第一龍”當之無愧。

許順湛認為濮陽蚌塑龍是以鱷魚為原型的,頭上還長著角,與秦漢以後的龍比較接近,它們之間似乎有傳承的關係,應該把西水坡的龍稱為後代龍的鼻祖。

古人事死如事生,墓葬中常隨葬死者生前用品。45號墓卻是個例外,除了一幅龍虎圖案,別無他物。其實,這並不寒磣,這是帝王才有的待遇。那麼,墓主人究竟是誰呢?

(一)顓頊?

濮陽西水坡是“中華第一龍”的發現地,濮陽也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建都之地。《帝王世紀》載:高陽氏顓頊,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姓姬。他的母親是蜀山氏的女兒,叫景仆。當年,景仆就是在若水邊生下了顓頊。《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濮陽,即古帝丘,曾經是顓頊的都城,城內還有顓頊的墓。這在其他史書典籍裏記載的十分明確。另外,當地還有許多關於顓頊的傳說,如濮陽縣城南十八裏的瑕丘,傳說為顓頊的避暑勝地;縣城東南的高陽城,傳為顓頊高陽氏都於此而得名,現村名為高城村。

考古調查得知,今濮陽縣東南25裏的五星鄉高城村東北即為顓頊的都城遺址,麵積約100萬平方米,是縣城內新石器時代遺址群中麵積最大的一處。其周圍分布著鐵丘遺址、馬莊遺址、蒯聵台遺址、戚城遺址、程莊遺址、小海通遺址、後崗上遺址、台上遺址、李家莊遺址、後高莊遺址、西水坡遺址、灣子遺址、三裏店遺址、鹹城遺址、西子岸遺址、高莊遺址和文寨遺址等數十處史前文化遺址。這反映了顓頊時代,河濟大平原的中心地帶部族林立,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從事著原始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不斷繁衍生息。顓頊選擇帝丘作為都城,建立了部落奴隸製王國,從此,這裏就成了遠古時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據碳14測定的年代,西水坡遺址大墓的年代距今約6500年,處於仰韶文化早期略晚,相當於傳說的黃帝時代。顓頊與黃帝所處的時代相同,加之古文獻中顓頊部族的活動範圍也主要是今天的濮陽地區,因此,大墓的主人有可能是顓頊。

但是,如果確如文獻中所記載的“顓頊乘龍”是存在的話,那麼墓中的虎圖案又如何解釋呢?

(二)伏羲?

伏羲即太昊,傳說其為華胥氏所生。古文獻記載中,伏羲屬於古西羌族,曾在甘肅一帶活動。而西羌是崇敬虎的民族,這種傳統至今仍保留在中國白族、彝族、納西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中。也有人說,“伏羲”的名稱本身就帶有虎的含義。

可是,伏羲又怎麼會從西方來到河南呢?有人說,6000年前伏羲率部族沿黃河東進,一支就抵達了濮陽一帶。而此時的濮陽正處於著名的古雷澤西岸。這裏水域廣闊,一方麵可以提供豐富的魚蚌類的食物,另一方麵又形成了阻隔東夷部落的隔離帶,具有優越的地理環境。於是,伏羲部族帶著他們的圖騰——虎,在這裏開始了新的生活,並一直終老。

可是,雖然有著雷澤的阻隔,伏羲部族與東夷部族及其他周邊部族之間的交流還是不可否認的存在著。而要想在這個地方紮住根,也不能故步自封。在中原地區,龍的影響遠比虎要深遠得多,所以,伏羲部很可能吸收了龍的成分。在漢代畫像磚中,伏羲就多被描述為“龍首蛇身”的形象。這樣,伏羲的虎與東夷的龍漸漸走到了一起,而墓葬中出現龍、虎相伴的蚌塑圖案,也就不足為奇了。

傳說中的伏羲,是一個多能的“神人”,他曾造網罟、作書契、製杵臼、創易畫卦,開創了原始的天文學研究。而西水坡龍虎墓穴南圓北方,恰似一上古蓋圖,正與伏羲創製蓋天說的記載相契合。同時,西水坡碳14測定的年代又與伏羲的生活年代相吻合。這就使這裏是伏羲的墓葬,有了很大的把握。

可是,細心的專家又發現,墓主人的骨骼存在諸多疑點,似乎並非正常死亡。

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三)蚩尤?

當先人擺脫原始的狩獵采集經濟而進入農業文明的時候,觀測天象計時,為農業生產提供幫助就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從表麵看,觀測天象是一種天文活動,其實,在古代,它從一開始便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因為生產的豐收和歉收,會決定整個氏族的命運,所以天文知識在當時是最先進的知識,能夠觀察天象的人也是最了不起的人。“知地者智,知天者聖”,一旦有人掌握了觀測知識,他便可以實現對氏族的統治,王權的雛形也因此形成。

從這個意義上說,西水坡45號墓並非沒有隨葬品,而是以星宿北鬥隨葬,這種特別的安排顯然是其生前權力特征的再現,他應該是一位司掌天文的部落首領。

在古史傳說中,人們認為蚩尤是伏羲、女媧上元太初曆的嫡傳者。蚩尤和蚩尤族是長於天文學的,《管子·五行篇》就說:黃帝部族是從蚩尤那裏學到的“天道”。因此這位墓主人很可能與蚩尤部族有關。

而關於45號墓主人的死亡問題,考古人員和部分專家一直認為“應是正常死亡”。但近來,有人提出不同觀點。根據發掘人員所繪的線圖觀察:墓主人身首異處,應為非正常死亡。他的左右臂各斷作三截,左手齊腕斬斷已不存,胸椎和胸骨被砍斷也已不存,腳趾被截。在這具骨架的胸骨、胸椎、胸肋、腰椎上,都可以看到齊整的切割斬斷痕跡。除了胸腔上殘存的兩段胸肋外,其他胸肋都已不存在,這顯然經過了開膛破腹或開胸。這樣做的目的,除了置人死地外,還應是為了取胸中、腹中的內髒,當然包括心髒和胃在內。否則,這一部位不應受此破壞,蕩然無存。顯而易見,墓主人的屍體被肢解後,上半身胸以下,保存著頭和肩,下半身保存著腰、骻、髀、股。這說明墓主人的屍體當時是戶、髀兩部分。下葬時才把這分離的兩段拚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完屍”。

距今6500年左右,在冀州中部,硝煙彌漫,炎、黃與蚩尤正在進行一場異常慘烈的戰爭。雙方都投入了各自最精銳的部隊。最後,蚩尤戰敗,並被械殺肢解。黃帝族人沉浸在勝利的狂歡中,蚩尤的屍骨卻被餘部搶走,偷運到這個遠離前線的地方——西水坡。由於是秘密下葬,時間匆忙,人們沒來得及深挖墓穴,45號墓的墓壙隻有0.5米深,幾組蚌塑圖案也基本都擺在淺穴中。

在中國古史和神話傳說中,蚩尤被黃帝擒殺後正是遭到肢解、身首異處,而且具有帝王級別的傳說人物中也隻有蚩尤是被肢解的,這在多部文獻中都有記載。

……

不管大墓的主人到底為誰,他死後所享受的禮遇都是如此的不同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