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特征及對會計的衝擊(1 / 3)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以其與傳統經濟業務的明顯差異而對傳統財務會計理論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傳統財務會計理論的基石。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的衝擊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現有準則和製度,而且為進一步分析構造科學的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理論與實務奠定基礎。

第一節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的特點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

衍生金融工具作為一種合約,除了具有一般合約的特點以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一些特點。

1.價值受製於基礎金融工具

由於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基礎金融工具上派生出來的產品,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主要受基礎金融工具價值變動的影響,如股票指數的變動會影響股票指數期貨的價格。

2.較強的價值波動性

傳統意義上的資產價值具有相對穩定性,即使有波動,幅度也不會很大。衍生金融工具則完全不同,其具有較強的價值波動性。當某項衍生金融工具能明顯降低某項基礎工具的風險時,其價值也相應提高;反之,如果某項衍生金融工具已不能降低風險或帶來任何利潤時,它就沒有價值;甚至當它反而可能導致巨額損失時,其價值也就是相應的“負數”。這是傳統意義上的資產所不具備的。

3.產品特性複雜

“火箭科學家”(開發衍生產品的金融工程師的別稱)把原生商品、利率、彙率、期限、合約規格等予以分解、複合出來的金融衍生產品,不但外行無從理解,就是專業人士也經常無法掌握其全部特性。近年來一係列金融衍生產品災難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對金融衍生產品的特性缺乏深層了解,無法對交易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運作風險在所難免。

4.產品設計頗具靈活性

金融衍生產品種類繁多,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在時間、金額、杠杆比率、價格、風險級別等方麵為其“度身訂做”。這也成為衍生金融工具與原生金融工具相比最具吸引力的特性之一。

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特點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以衍生金融工具為對象的交易。和其他以一般商品和金融現貨為交易對象的交易相比,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

1.交易具體體現為合約的簽訂

一般商品交易或金融現貨交易必然會發生雙向的價值流動,即商品或金融現貨從銷售方向購買方流動,而交易價款由購買方向銷售方流動。也就是說,一般商品交易或金融現貨交易能夠觀察到交易導致的物流和資金流,同時形成表明交易要素的相關原始憑證。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交易對象是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種合約。所以,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主要是進行合約的簽訂和對衝撤銷等等,很少發生物資的流動。例如金融遠期是交易雙方憑借各自信用而簽訂的在未來進行某項金融現貨交易的合約,交易時僅簽訂一個合同,不發生物流和資金流。再例如金融期貨或金融期權交易也是交易雙方進行的合約的簽訂,雖然一方要支付少量的貨幣而發生資金流,但並不發生物流。另外,合約的對衝撤銷也是通過簽訂一個反向合約的辦法實現的,合約的買賣可以看成是簽訂了兩個合約的結果。所以說,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當時隻表現為合約的簽訂,物資或金融現貨的流動可能在將來發生,也可能根本就不會發生。

2.杠杆性

一般商品交易和金融現貨交易必須支付與所交易的商品或金融現貨等值的貨幣才能取得這項商品或金融現貨。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則可以隻交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證金(甚至無需支付貨幣資金)就可以得到相關資產的管理權,表現為該類交易具有較高的杠杆性。如金融遠期無需初始淨投資,僅憑信用就可以簽訂合約。再如期貨交易和期權交易雖然需要支付一定的初始淨投資(期貨交易的保證金和期權交易中的期權費),但是相對於它的交易金額來說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說,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參與者隻需動用少量的資金(甚至不用資金,僅憑信用)即可進行數額巨大的交易,往往能取得以小博大的效果。因此,交易者可以利用不同市場價格的差異,利用較少的資金從低價市場買入衍生金融工具,然後在高價市場賣出,獲得較大的利潤。但是,從負麵效果來說,保證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杆作用也把市場風險成倍地放大了。加上衍生金融工具在未來結算,傳統的會計報表無法加以披露,這也增加了它的不確定性,注定了它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