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極高的風險性
風險是指可能發生的危險。風險性是指由於不確定性導致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在市場交易中,風險性一般是指因為預期錯誤導致的發生資產損失的可能性。一般商品交易和金融現貨交易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所購入的股票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導致市價下跌,使投資者發生損失。但是,一般商品交易和金融現貨交易的損失是有限度的,最多將購買資產所支付貨幣全部損失完畢為止。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損失有時是沒有界限的。從各種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決定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參與者可能要承擔“無限大”的損失,冒極高的風險。這些風險往往會使投資者遭受嚴重損失,甚至危及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同時,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直接原因是企業要求“規避風險”,風險與衍生金融工具是不可分割的。衍生金融工具操作得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基礎金融工具上的風險。反之,衍生金融工具則會最大限度地增大企業的風險。市場的變幻莫測和交易者的過度投機,使許多人獲得巨額利潤,也使許多參與者遭受損失甚至破產。財務杠杆作用的存在雖然顯著提高了資金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但也進一步放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
4.虛擬性
一般商品交易或金融現貨交易必然會發生等值的物流和資金流,使得交易者的現實資本發生變動,呈現為交易的現實實質性。
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一般不會發生物流,發生的貨幣資金流也與所獲得的物資的管理控製權不對等,從而表現為一定的虛擬性。虛擬性是指金融工具所具有的獨立於現實資本之外,卻能給金融工具持有者帶來一定收入的特征。這裏的現實資本是指具有價值凝結的對象,即包含著人類勞動的實際存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是從貨幣、證券或商品等基礎資產中衍生出來的,或是從利率信號中衍生出來的,再或是從股指或其他指數中衍生出來的。所以,和投入到實際生產經營中的現實資本相比,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虛擬性。衍生金融工具的虛擬性使其成為“表外融資”項目,並與“泡沫”有緊密聯係。
第二節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對會計的衝擊
衍生金融工具作為一種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履行的或處於履行中的合約,對傳統財務會計的挑戰是非常明顯的。
一、衍生金融工具對傳統財務會計要素概念的衝擊
衍生金融工具對財務報表要素概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資產、負債兩個概念上。按照傳統財務會計理論,資產和負債都必須是因為過去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所產生的。
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之一就是合約所體現的交易並未發生,而是在未來發生。它們以合約為基礎,在合約簽訂後,合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便基本確定,雖然沒有實際的款項支付或隻有少量款項支付,但雙方在合約開始生效後,便享受某種權利或承擔某種義務。按現行標準,這些權利或義務不能稱之為資產或負債。
為解決衍生金融工具帶來的新問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金融工具指導委員會對此做了先驅性的工作,提出了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和權益性工具等幾個新概念。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則試圖繞開以往強調的“過去交易和事項”,著眼於“未來經濟利益或損失”,從“資產和負債分別代表著一定的未來經濟利益或損失”的角度定義衍生金融工具的資產與負債的性質。即,當衍生工具處於盈利頭寸時,可以向合約的另一方收取現金、其他金融資產或非金融資產,這就代表了一定的未來經濟利益。而當衍生工具處於虧損頭寸時,則需要向另一方交付現金、其他金融資產或非金融資產,這也代表了一定的未來經濟損失。
但這些努力都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衍生金融工具與傳統財務會計要素概念的矛盾,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其不符合傳統財務會計要素概念的事實。
二、衍生金融工具對傳統財務會計要素確認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