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求同存異是寬容的基礎(1 / 1)

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

要時刻牢記“求同存異”,

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特性。

如果你不允許別人與你不同,

那麼,你最終隻能孤立自己。

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古廟裏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有一天,老和尚問小和尚:“一個愛幹淨的人和一個不愛幹淨的人從外麵回來,是愛幹淨的人先去洗澡,還是不愛幹淨的人先去洗澡?”

小和尚撓了撓頭,答道:“當然是不愛幹淨的人先去洗澡啦,因為他身上很髒。”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沒說話。

小和尚以為自己回答得不正確,馬上改口說:“一定是愛幹淨的人先去洗澡,因為愛清潔的人有洗澡的習慣嘛。”老和尚依然沒說什麼。

小和尚再次改口說:“兩個都去洗澡,愛幹淨的有洗澡的習慣,不愛幹淨的需要洗澡。”

可老和尚的臉色告訴他,這樣的答案他也不滿意。小和尚又想了想,怯生生地回答:“兩個都不去洗澡,因為愛幹淨的人很幹淨,不需要洗澡,不愛幹淨的人沒有洗澡的習慣。”

他剛說完,老和尚就笑眯眯地說:“其實,你說的四個答案都對,也都不對。因為你每次都認準一個是正確的,這樣你的答案就不全麵。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為人處世時,要全麵地考慮別人的觀點和看法,不能隻堅信自己的答案才是正確的。畢竟,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一個問題並非隻有一個答案。”

允許他人與自己不同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樣,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獨一無二的脾性。因而,我們應該懂得求同存異,允許別人與自己不一樣。

在很多時候,你希望別人的所作所為與你保持一致,一旦發現結果與預料的不同,你就可能生氣、不快甚至厭倦。尤其是你作為某個領域的主管,你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要求別人和你一樣,從而導致你領導的領域沒有差異化,成為一個雖整齊但沒有生氣的整體。

事實上,這根本是違背常理的,也是做不到的。因此你難免會生氣、壓抑或者恐懼。

可是,你為什麼不從另一個角度考慮這件事呢?比如,既然生活千姿百態,自然人有千麵,所以不可能出現所有人都一模一樣的情形。因此,你沒有必要要求別人都跟你一樣,應該尊重別人的不同。隻有充分運用求同存異的智慧,才能妥善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從而獲得人生最大的快樂。如果你不允許別人與你不同,總是要求別人都向你看齊,那麼最終會將自己置於尷尬的境地。

求同存異才能更好地合作

當今社會離不開合作,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團隊戰鬥力和合作精神才是備受推崇的。而要想與別人合作,首先就要學會求同存異。

合作過程中,別人不可能百分百合乎你的心意,與你想法、做法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唯有彼此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異,才能讓合作進行下去。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叫熊非,大家叫他“小熊”。此人聰明絕頂,但總不願和別人合作。每次有人和他搭伴做個事兒,總被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弄得不歡而散。進入社會後,那些上學時不如他的人都升職、加薪了,他卻連續幾年都沒什麼大的起色。原來在工作中,他依然喜歡爭個誰對誰錯,讓對方下不來台,結果很多同事都不願和他合作。

合作時,不要總看和別人衝突的一麵,而要多找找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才是合作的基礎。有分歧和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挖出共同點,不懂得求同存異。

無論是治大國還是烹小鮮,道理都是相通的。互相尊重、求同存異,才能保證合作順利進行。當然,我們講的求同存異並不是不講原則的一味妥協,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尋找共同點,以促進和維護不同個體或團體之間團結協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