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類人,他們惟恐天下不亂,經常喜歡散布和傳播一些所謂的內幕消息,讓別人聽了以後感到忐忑不安。其實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滿足一下他們不甘久居人下的虛榮心。他們並不是心地太壞,隻要被壓抑的虛榮心獲得滿足,天下也就太平了。
以傾聽方式出現的人,其表現是支配者的形態。這種人物的談話從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關自己身邊的人。他們的話題反而是涉及別人的一些瑣事,或對方的隱事秘聞,甚至對對方的一舉一動或每條花邊新聞都捏著不放手。這是完全徹底地侵犯別人的隱私。
從男女的角度來看,表示你很關心對方,或者極度熱愛對方,因為你是個忠誠的傾聽者。
像這樣的傾聽者,非常喜歡把話題的重點放在跟自己完全無關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邊新聞軼事方麵,這說明他的內心存在一種起支配作用的欲望。
可見,他是個沉迷於閑談名人或明星風流韻事的人,也說明他很難擁有真正的知心朋友。這類人或許是因為內心生活很孤獨,沒有生命的激情。
在現實生活中,還有一類人,他們無論在何種場合,與別人交談時,都愛把話題引到自己身上,吹噓自己當年如何奮鬥的經曆。惟恐別人不知道他的光榮曆史,結果,並不像他想像得那樣好。
從某個方麵來分析他,可以發現他是個對現實不滿的人,雖然他沒有用怨恨的語言傾訴他的想法,相反卻用自我表現的方式表達出來。
實際上,他還不知道這種自我吹噓的言談,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或許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完全靠懷舊來過生活。
不過可以看出他確實陷入某種欲求不滿的環境中,可能他的升職途徑遭受阻礙,或者無法適應目前所處的環境。因而他希望忘卻現實,喜歡追尋往事來彌補現在的境遇。
這是一種倒退的現象,因為眼前的情況是如此的殘酷,所以,他仍用夢幻般的表情來談。從他的話題裏,別人會發現他的內心深處正在潛伏著一股無可救藥的欲求和不滿的情結。
分析一個人的內在表現時,他的潛在欲望不但隱藏在話題裏,也存在於話題的展開方式上。在聚會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談時,突然有人竟然不顧別人的談話,而突然插進毫不相幹的話題,這是相當令人討厭的方式。
有的人在和別人談話時,常常把話題扯得較遠,讓你摸不著頭緒,或者不斷地變換話題,讓別人覺得莫名其妙。說明這種人有著極強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現意識,在他的意識中,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裏,而完全擺出我行我素的模樣,讓別人都去聽從他的主張,以他的意見為主導。
一般說來,一個政府官員或一個企業的領導,都會有滔滔不絕談話的習慣,其實,透過這種表麵的現象,可以看出他擔心大權旁落的心理狀態。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喜歡占據優勢地位的人。
話題的內容不斷變化固然是個好現象,但談得離譜,一切都顯得毫無頭緒的樣子,就會使聽眾感到索然無味。假如他是個普通人,總談些沒有頭緒的話題,東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給別人留下支離破碎的印象。說明他是個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當然,一個優秀的談話者,是很少談及自己的,而是將對方引出來的話題分析、整理,結果不斷地從對方身上吸取許多知識和情報。在一般情況下,有的人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傾聽對方的談話上,從性格上講,這一類型的人很難理解別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寬容的精神,有真正的君子風度。
蘇東坡是宋代文學家,他極具語言的天賦,雄辯無礙的他,卻非常注重別人的談話。有時和朋友聚會,他總會靜下心來,聽他們高談闊論。一次聚會中,米芾問蘇東坡:“別人都說我顛狂,你是怎麼看的?”蘇東坡詼諧地一笑,“我隨大流”。眾友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間的不同觀點,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聽之”的態度對待。
經常使用與英文連接詞“and”意義相當的詞如“嗯……還有……”、“這個……”、“那個……”等的人,表示他的話不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無頭緒,思緒無條理。但即便同樣使用連接詞,常用與“but”意義相當的“但是……”、“不過……”的人,一般可以認為其思考力較強。當他們在講話時,腦子裏還會浮現相對語以資過濾求證。所謂能言善辯、頭腦敏銳的人,就是指此類的人。如果此種語調反複出現多次,其理論也隨之翻來覆去,迫使對方緊隨不舍,不知不覺中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
常常使用這種表現手法的人,大都比較慎重,也正是因為如此,說話難免時斷時續,隻好在重新整合之時,才可以繼續下去。這是一種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在人際關係中,最容易被破譯密碼的語言,就是客套語。客套語的存在,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客套語要運用恰當,過分牽強而顯得不自然的人,說明此人別有用意。客套語的反麵是粗俗語,一些人會對自己心儀之人,必然冒出隨意的言語,以示雙方的關係非同一般,給人以親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