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健“身”先健“心”——心理健康的訓練方法(3)(2 / 3)

回歸自然:情緒壓抑時,可漫步於田間地頭,跋涉於山河之間,看春華秋實,聽蟬鳴鳥啼,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你會感覺大自然的開闊,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很多時候大自然是調節情緒的良藥。

多參加運動:壓抑的情緒來勢洶洶,似乎是不可阻擋,但如果能夠合理地宣泄,則會使情緒恢複到健康狀態。此時,參加運動是最好的發泄方式,當你汗流浹背、氣喘籲籲、精疲力竭時,你壓抑的情緒就已經基本上被撫平了。

放聲哭泣:對於緩解壓抑的情緒,還有一種方法不妨一試,也就是眼淚法。因為哭能夠釋放積聚能量,調整機體平衡。很多人在痛哭一場之後,會覺得暢快淋漓,壓抑的情緒也會隨著淚水的流落而減輕許多。

當然你也可以在暖暖的午後坐在陽台上,聽著自己喜歡的歌,看著自己喜歡的書;還可以去超市買上一大堆你喜歡的零食大吃一頓,不過前提是不能損壞自己的身體。總之感到壓抑的時候一定要釋放自己的情緒,要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的點點滴滴。

5.不要在焦慮中惶恐不安

“焦慮”是一種情緒,指人們對未來莫名的擔憂而引起的緊張狀態。它不是來自於環境真實存在的威脅,而是杞人憂天式的虛無妄想。而現代社會,焦慮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一大公害,輕則讓人精神恍惚、坐立不安;重則讓人心力憔悴、疾病纏身。

我們知道,焦慮是人類甚至包括動物普遍具有的情緒反應。心理學家說也曾這麼概括說:“隻要有記憶就會有焦慮。”適當的焦慮,對個體的生存保持警覺性,激發人的積極性;對促進個人和社會的進步都有好處。但焦慮過度,則有害於心身健康,引起人們的痛苦。

一家石油公司的總經理最近一段時間總是感覺頭暈腦脹,自己覺得免疫力非常差,另外這段時間經常失眠,精神恍惚。經了解得知,他公司的一個運貨員曾經私下克扣了客戶的一些石油,然後轉賣給了其他人,而對於這些,經理竟然毫不知情。這一事件被一政府稽查員了解到,並想要勒索這個經理一大筆錢。所以才使得這位經理整天處於一種焦慮的情緒之中,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幾天之後,他決定不給稽查員這筆巨款,因為這樣做的最壞結果可能是導致公司垮台,但自己另尋生路。想到這裏,他豁然開朗,連日來的焦慮情緒一掃而光,所有的疾病也都銷聲匿跡了。慶幸的是,最後發現是那個稽查員是個騙子,而他的公司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損失。

由此可見,焦慮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狀況。它不但會引起人們的心理變化,而且還會引起一係列的生理變化。當我們處於焦慮的狀態時,我們就會坐立不安、搓手頓足、心煩意亂,甚至還會有災難臨頭的感覺。工作或學習時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常常會胡思亂想,做事情的時候會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焦慮還會影響人們的睡眠,導致失眠、多夢或噩夢的出現,使人整天頭昏腦脹,敏感,怕冷、怕熱、怕強光,容易激動,常常會毫無理智地發作。在生理上,常常表現為口渴、唇焦舌燥、多汗、心悸、發熱、血壓升高,大小便次數增多等。

長期的焦慮情緒能夠引起各種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焦慮性神經官能症、神經性皮炎等心身疾病。急性焦慮發作的時候,還會引發腦血管破裂心肌梗塞而導致死亡。

心理指導

生活中,有很多人往往被焦慮的情緒所困擾,並因此焦躁不安,腦海裏往往有很多問題在盤旋,但是卻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消除。其實,焦慮的心理調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讓自己忙起來:蕭伯納說過:“一個人憂慮的根源,就是有空閑的時間考慮自己是不是快樂。如果你整天都在忙你感興趣的事情,哪裏還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這些無聊的東西呢?”所以,我們要盡量讓自己忙碌起來,生活充實的人是不會焦慮不安的。

放棄完美主義:世界上沒有任何完美的事物,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常常喜歡“吹毛求疵”,喜歡從雞蛋裏挑骨頭。可是世上的一切都有某種缺憾存在,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當這些人看到自己做的事情不夠完美時,他們心裏就會不舒服,產生強烈的焦慮情緒。因此,一定要放棄完美主義,避免情緒處於焦慮的狀態之中。

正視挫折:生活中總是充滿太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尤其是女性,往往因為承受不起太多的挫折而變得情緒焦慮。所以我們一定要正視挫折,當遇到挫折時,學會用發泄的方式來釋放內心的焦慮。總之,一定要盡快走出由挫折所造成的困境,不要讓挫折變成心理上的壓力。

古人雲:“事能知足心常愜。”因此在開拓現實生活的道路上,千萬不要讓焦慮阻礙你前行的步伐。

6.遇事冷靜莫急躁

俗話說的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在現實生活中,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但是,有很多人卻往往情緒急躁,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冷靜沉著,缺乏計劃性,經常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結果一事無成。有時計劃性過強,做起事情來就比較機械,總有一種過分的緊迫感,一旦上一個計劃沒有如願,馬上就會變得十分焦急,這樣隻會導致匆匆忙忙、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