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健“身”先健“心”——心理健康的訓練方法(14)(3 / 3)

當日事當日辦:克服拖延習慣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今日事今日畢。不要把做不完的事情一拖再拖,導致最後負債累累,壓得自己透不過氣來。由此便會在情緒上帶來很大的困擾。

養成高效率的辦事習慣:在工作或者學習中,一定要養成高效率的辦事習慣。

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集中精力、有條不紊、按部就班。養成這種習慣之後,便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信心,鬥誌也將更加旺盛。

拖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如果你將一天的時間記錄下來,就會驚訝地發現,它在不知不覺中消耗著我們的生命;拖延也是對惰性的縱容,它會消磨人的意誌,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得猶豫不決。所以,對於每一個想要成功,渴望健康的人來說,一定要從根本上擺脫拖延的惡心。

2.戰勝懶惰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的確,懶惰是我們每個人身上時隱時現的敵人,很多人正是因為無法克製自身的懶惰情緒,也就無法激勵自己的幹勁。因此,也就不能使自己的意誌力得到提升。

但是,一旦你形成懶惰的習慣,它就會使我們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要想使自己的意誌力變得堅強,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戰勝我們身上的惰性。因為懶惰是人的一種劣根性,想要做成某件事情,就必須和懶惰進行抗爭,擺脫這種劣根性的鉗製。

一位母親在出門前,害怕自己的兒子餓著,就給他烙了幾張足以吃半個月的大餅,但是又害怕懶惰的兒子懶得動手,就又給他套在了脖子上。然而當她10天以後回到家中,卻發現兒子已經餓死了,可大餅還剩下一多半。原來,懶惰的兒子隻將脖子前的大餅啃掉了,但啃完後又懶得用手去轉一下,結果最後就給餓死了。

這是一則笑話,不免有些誇張,但是卻說明了懶惰的惡劣本質。一個連自己的手都懶得抬一下的人,還能指望他去做什麼?他還能奢望去擁有什麼?

現實生活中,懶惰的人是難成大業的,因為他們意誌薄弱,總是貪圖安逸,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嚇破了膽。另外這些人也缺少踏實苦幹的精神,凡事都存在僥幸心理。而成大事之人,他們都會奉行勤奮的原則。他們知道,在被懶惰摧毀之前,要先摧毀懶惰。

心理指導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懶惰、好逸惡勞乃是萬惡之源,懶惰會吞噬一個人的心靈,就像灰塵可以使鐵生鏽一樣,懶惰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掉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這就給我們敲響了警惕之鍾。為此克服自身的惰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才能擺脫我們自身的個性呢?可以嚐試以下幾點:

製訂日程表: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清晰地寫在一張日程表上,時刻提醒自己要抓緊行動。

要保持樂觀的情緒:遇到挫折時,不要動不動就生氣,生氣是無能的表現。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冷靜地查找問題出在哪裏,或是自我解脫,或是與別人商量,哪怕爭論一番對掃除障礙都有益處。這個過程帶來的喜悅能使你更加好學。

盡早開始學習或工作:克服懶惰,首先要從克服賴床開始。司馬光當初為了克服這種惡習,自製了一個圓形物體當枕頭。隻要他醒來,稍稍一動,“針頭”就會滾動起來,就能做到及時起床了。我們也知道,懶惰的主要表現特征是等待、拖延、回避。因此,一定要盡早開始學習或者工作。凡事都具有慣性,萬事開頭難。所以,一旦決定做某件事情,就一定不要再猶豫下去。

肯定自己:學會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變為勤奮的動力。學習、工作時都要全身心投入爭取最滿意的結果。無論結果如何,都一定要克服自身的惰性,爭取自己最大的努力。

克服懶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種壞毛病一樣,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隻要你決心與懶惰分手,在實際的生活學習中持之以恒,那麼。燦爛的未來是屬於你的!

3.克服盲從

所謂盲從,主要是指我們生活中經常提到的從眾心理。其特點主要是:從眾行為是指個人在群體的壓力下,會使個人放棄自己的意見,而取和大多數人一致的意見。我們平時所說的“隨大流”就是一種從眾行為、從眾心理。

通常來講,盲從心理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活動。因對自己的判斷缺乏信心,對後果沒有十分的把握,所以往往選擇隨大流以求心安。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人。他們絕對不會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是等別人行動起來自己再開始行動。所以說,他們僅僅是生活中的追隨者,而不會是領導者。他們心安理得地走在別人走過的路上,不會選擇去開拓新的道路。長此以往,他們就會變得唯唯諾諾,不思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