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這樣做才能讓孩子信服(1)(1 / 3)

很多父母為了顯示自己做父母的“威信”,想對孩子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樣說就怎樣說,想怎樣處置孩子就怎樣處置,還端父母的架子……以為這樣就有“威信”了,孩子就信服了。殊不知,這樣做恰恰不會樹立威信,反而會有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嚴。那麼,父母在生活中怎樣做才能樹立威信呢?這也是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應該弄清楚的重要課題。

“你爸爸(媽媽)工作都很辛苦!”

夫妻要互相表揚,而非互相“拆台”

由於每個人成長的背景和經曆有所不同,所以人與人很難有觀點完全一致的時候,即使是長久生活在一起的夫妻,也總會因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產生分歧。

雖說夫妻之間有分歧是很正常的現象,但處理分歧的方式卻又各自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夫妻之間即使有再大的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麵前互相拆台。

孩子年齡尚小,是非對錯的分辨能力比較弱,很容易受到父母觀點的左右。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年幼的孩子更無法成為父母觀點誰對誰錯的衡量砝碼。

爸爸和媽媽又吵架了,爸爸一氣之下連早飯都沒吃就摔門而去。媽媽和12歲的鄭遠然一起吃早飯。

“你爸爸呀,一點也不顧咱這個家。你說,他心裏有咱娘倆嗎?除了回來吃飯睡覺,什麼時候陪咱倆出去玩過?他倒好,在外麵吃香的喝辣的,回來就二郎腿一翹什麼也不幹,連你的學習也不管……”剛開始吃飯,媽媽就開始沒完沒了地向孩子抱怨起來。

“你說,他算個稱職的爸爸嗎?哪回開家長會不是我去的?

自從你上學,他去過你們學校嗎?你說……”

“媽,我吃飽了。”不等媽媽說完,早已聽夠了媽媽發牢騷的鄭遠然隨便吃了兩口,背起書包就上學去了。

“唉,這孩子,連話也不讓我說完。”媽媽歎了一口氣。

鄭遠然來到學校開始上課,但媽媽的話卻還在他的腦海裏,像留聲機一樣一遍又一遍地響著。他不由地想:爸爸真的像媽媽說的那樣嗎?他開始從小時候起回想,回想關於爸爸的記憶……老師的講課聲已經進不到他的耳朵裏,他揣測著媽媽的話……媽媽的牢騷雖然聽來很煩,也許孩子根本不願意去聽,但是聽多了還是會讓孩子受到影響。“是爸爸不好,還是媽媽不好?”這是孩子最不願意麵對的問題。因為在他的心裏,爸爸和媽媽同樣重要,都是他最親近的、最值得信賴的人。

夫妻之間相互的拆台和抱怨,並不能讓孩子更愛其中某一個人,也不會讓他覺得哪一個更有威信,隻會讓他的內心產生矛盾,因而上課時不能集中精力,影響到學習。雖然說,沒有哪一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不得不說父母的愛雖然偉大,有時卻往往不夠理智。比如有時,父母也會在對孩子教育的方式上產生分歧……爸爸和媽媽都很愛7歲的兒子秦南,但他們愛的方式卻有所不同。爸爸是個感性的人,喜歡看兒子開心,所以凡是兒子有所要求他都盡量滿足。秦南常常和爸爸撒嬌,他上樓梯時常常故意喊累,讓爸爸背他上去。

媽媽覺得不能這樣嬌慣兒子,於是便嗬斥他說:“下來,你都多大了還要爸爸背你上樓。”不等兒子說話,爸爸總是毫不在乎地說:“沒事,我背我寶貝兒子高興著呢!”然後回頭問兒子說:“是吧,寶貝兒!瞧你媽,她不背你,還不讓爸爸背你。”

其實媽媽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想他太過於依賴,可是孩子的爸爸卻總是事事都要為兒子做好,生怕他吃一點苦。因此,夫妻二人在兒子的教育問題上產生了分歧,而且兒子常說“媽媽沒有爸爸好”,這讓媽媽感到很傷心,她和丈夫之間的感情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其實,每個家庭都是一個整體,隻有爸爸好、媽媽好,孩子才能更好,這就是老祖宗說的“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和孩子說類似於“你爸不疼你”、“你媽不夠愛你”之類的話,也不要把雙方的分歧暴露在孩子麵前。

不少初為人父母的人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在認為自己的教育觀點正確時,就毫無顧忌地在孩子麵前反駁對方。殊不知,這樣做會影響到孩子對父母的看法,導致他和爸爸或者媽媽感情疏遠。

那麼,人與人總會有觀點不一致的時候,當夫妻之間意見相左的時候,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影響到孩子呢?

盡量發現對方的優點,體諒對方的辛苦。

在孩子麵前,即使對方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麵說,要互相表揚,為對方樹立威信。當然,互相表揚的前提是要能真正地發現對方的優點,不能隻是做給孩子看。孩子也許年齡小,但能分得清真假,如果父母隻是做戲給他看,並不真的相互欣賞,那麼他從父母那學到的便不是人與人之間的賞識和關愛,而是虛情假意。

所以,這就需要夫妻雙方盡量去發現對方的長處,體諒對方的辛苦,要想到千萬萬人之中有緣成為夫妻是一種難得的緣分,不要為了誰付出多一點,誰付出少一點而斤斤計較,也不要為了誰更有理一些而爭吵。

老人們常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那不是因為家人不講理,而是因為家是一個充滿情意的地方,處處爭理會傷了情分,會傷了彼此或者老人和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