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這樣做才能讓孩子信服(4)(2 / 3)

其實孩子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的,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他的缺點、失誤總是會有的。父母又何必跟孩子那麼斤斤計較?衝他大聲吼叫,竭盡全力地表達父母的憤怒,或者貶低、辱罵他,讓他看清楚父母的威嚴,這有什麼用呢?父母不停地說“你必須”,但為什麼要“必須”?孩子不明白。

父母強硬的威脅要求,孩子不一定願意接受。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當他開始擁有自己的想法、主見之後,若是父母依然“憤怒不已”地指出他的錯誤,他的叛逆心就會驟升,他有可能反而會和父母對著幹,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曾經有父母似乎很驕傲地說:“我家孩子特怕我,隻要我生氣了一瞪眼,他就再也不敢說話了。我一說‘你不能玩’,他立刻就乖乖地回來看書。”不知道父母看到這句話是引起了共鳴,還是有一些別樣的想法。

讓孩子怕了,難道真的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嗎?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怕其實也是一種逃避,甚至是一種反抗?也許現在孩子小,父母用這種簡單的表達憤怒的方式,就能讓他有懼意;但是當他長到足夠強壯的時候,他的反抗方式恐怕就不是父母能簡單應付的了。

與其憤怒,不如冷靜解決問題,做理智的人,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保持冷靜寬容的心態。

孩子哪裏就真的就“十惡不赦”了?父母其實沒必要有如對待仇人樣地去衝那麼與父母自身的教育是不是有很大的關係呢?

因此,當孩子出狀況的時候,父母的火要能壓一壓。假如立刻火冒三丈,隻會讓怒氣衝昏了頭腦,所有事情都將無從考慮,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被怒火燒盡。對孩子,要寬容一些,盡量控製自己的怒氣,轉而去冷靜思考一下,找一找問題的根源。

其實很少有人能天生就善於控製自己的感情,但所有人又都知道“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所以,父母要盡量鍛煉自己,努力去保持良好心態。畢竟,給孩子看“病”也要靜心,冷靜寬容的心態,才能讓父母尋找到迅速有效糾正孩子問題的良方。

不要對著孩子喊叫、辱罵。

9歲的小焱玩電腦的時候,不小心把爸爸的重要文件給刪除了。爸爸知道後,當時就火冒三丈,想也沒想地就破口大罵:“你個敗家的玩意兒!幹什麼都不行!”

小焱看著爸爸眼睛都冒火了,他害怕極了。爸爸一邊摔著鼠標,一邊衝他繼續吼:“別讓我看見你!你給我滾!”小焱一聽,更加委屈也更加恐懼了,他飛快地跑出了家門……有人說:“一味地挖苦、貶低,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反對父母,反對學校,或者反對整個世界。”父親對小焱辱罵,誰知道這個被罵的孩子跑出家門後,他又會幹出什麼樣的事情來呢?

不得不承認,父母在很多時候的確是知道的比孩子多,是非判斷能力也比孩子強。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出了問題父母就可以“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怒氣,以“清晰”表達自己的不滿。

其實,父母對著孩子喊叫甚至辱罵,有時候卻恰恰讓他感覺不到父母的權威,他反而會認為父母對他已經無計可施了,隻能用憤怒來表達了。父母若是給孩子留下了一個無能的印象,那麼他可能就不會再聽從父母的教導。而且,孩子也許會模仿父母的做法,這將會影響他與別人的正常交往,也會影響到他未來對自己子女的教育。

正確使用“我語句”。

所謂“我語句”,就是父母對孩子說的話開頭要盡量用“我”字,不要用“你”字。因為,以一般人的習慣來看,被人說“你必須去做……”或者“你應該去做……”的話,心裏恐怕都有被命令的感覺。但如果有人說“我希望你能……”,那這就是對聽話人的一種期望,聽話人從心裏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而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我語句”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在告訴他,他的行為給父母帶來了什麼樣的感覺。所以,父母不要總對孩子說“你的房間像個豬窩,趕快打掃”,或者“你怎麼總欺負人”,將這些話改成“我希望你能打掃你的房間,我們都應該保持房間的整潔”,以及“我不願意看到你欺負別人,我希望你做個好孩子”。類似這樣的說話方式,會減輕話語中的威脅感,孩子也更樂於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