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輕鬆讓孩子愛上學習(1)(2 / 3)

相信這樣一位能看得到女兒優點的父親,也一定能夠放下架子去向她學習的。

欣賞孩子的優點,就等同於認可他、信任他,這也會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正在成長的孩子缺點自然也少不了,但父母若是隻看到孩子的缺點並且經常為此而訓斥他,在這樣的環境下,向孩子學習簡直就是不可能的。父母隻有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才有可能會去向他學習。

當然,這個“多多欣賞”也要有個限度,不能隨便就誇大了孩子的某些優點,一個最基本的原則應該是“實事求是”。

一定要有真心實意的態度。

成人有時候總是有一些所謂的自尊,“開口求人”在有些人看來簡直比登天都難,更何況是開口有求於自己的孩子。於是,有些人盡管知道要向孩子請教,但似乎總顯得不那麼誠心。父母要記住,向孩子求教,一定要有真心實意的態度。

若是父母能夠發自內心地對孩子說一句“我要向你請教”或者“我應該向你學習”,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想法或行為得到了肯定。連父母都要向自己學習,對於孩子來說,這將是一種莫大的鼓舞。他能從父母的態度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與意義,他會覺得“原來我也有值得大人學習的地方”。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建立並鞏固自信心,這也有助於他自身的成長。

“向孩子學習”要有具體的內容。

“向孩子學習”,絕不能是父母一時興起的泛泛而談,父母要能從孩子的優點中,發現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並要有具體的學習內容。

父母切記不要隻是口頭表達,卻沒有實際行動;也不要隻說學習,卻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學習內容。比如,孩子在公車上為老人讓座,父母可以表揚他:“你做得很對!很尊敬老人。我應該向你學習。”那麼,孩子就能明白,尊敬老人是值得肯定的好行為,這種想法會一直留在他的心裏。當然,雖然是明確向孩子學習的內容與目的,但父母也同樣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育孩子,引導他向積極的方向成長與發展。

溝通箴言

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老師說:“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不是成年人的幼稚,而是真正的成熟與睿智。”所以,父母要能有一雙慧眼,多看到孩子的優點,通過向他學習來幫助他發揚長處,這將會使孩子成長得更快。

“不要老說自己笨!小心真的變笨哦!”

別給孩子貼上“笨”的“標簽”

媽媽這樣說:“你笨死了!”

爸爸這樣說:“你笨得無可救藥了!”

那麼孩子就有可能真會這樣想:“嗯,是的。也許我真的就很笨。”

父母的話在孩子聽來都是很權威的,有時候他會對這些話深信不疑。若是父母一直向他灌輸一個“他很笨”的觀念,那麼無論他原來有多聰明,到頭來他的聰明才智也有可能會直接被抹殺掉。

一位母親帶著9歲的女兒來到一家兒童心理谘詢機構,母親對谘詢師說:“這孩子總是不認真學習,又貪玩,成績又差,笨得要死。你給她測測智商看是多少,我也好心裏有個數。”說著,母親把身後的女兒推了過去。

谘詢師測完後親切地問:“告訴叔叔,為什麼你不用心學習呢?”小女孩愣了一會兒才說:“我笨唄。”谘詢師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你笨呢?”小女孩非常小聲說:“媽媽總說我笨,還總當著別人的麵說。”谘詢師一下子就明白了原因。

等得焦急的母親忍不住問道:“我的孩子到底有多笨啊?”谘詢師卻搖了搖頭說:“您女兒的智商是130,若是再高點兒就成超常兒了。您總給她戴‘低能兒’

的帽子,她自然就覺得自己笨了。”這位母親聽後,驚訝地張大了嘴巴,久久沒有說話……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會像故事裏的小女孩那樣,被父母製作的“笨”標簽、“低能”帽子壓得喘不過氣來。那些孩子也許和這個小女孩一樣,智商根本不低,但父母卻因為他學習不認真或其他什麼原因就說他笨,這樣父母也許會親手毀掉人才。父母期望孩子能有出息、出人頭地,這都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的成長發展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神童,父母不要用又高而又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更何況,孩子對自我的認知與判斷,一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的態度的,而且這一部分在孩子的心目中還占有很大的分量。若是父母隻因為孩子接受能力差一些,或者理解速度比別人慢一些,就直接一口斷定孩子笨的話,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可能就真變笨了。

再來看一個相反的例子。

一個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數學差得出奇,一次考試得了29分,再一次考試是分。爸爸卻並沒有罵他,反而說:“你與上一次考試相比進步了11分啊!這是個了不起的飛躍,可見你還是很聰明的。隻要你努力,一定沒問題!”後來,這個孩子在爸爸的鼓勵下漸漸地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成績也越來越好。

有個許多人都知道的對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在講這個簡單的道理,不給孩子貼“笨”標簽,多給予他希望,這就能讓孩子積極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且還有可能會激發出他的潛能。這樣的做法,才是正確的教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