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輕鬆讓孩子愛上學習(4)(2 / 3)

要知道,孩子反反複複做的事情,往往有可能就是他感興趣的事情。另外,父母也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站在與他平等的身份立場上,了解他的想法。

多問一問孩子的喜好,父母也可以從他的回答或對話中發現他的興趣所在。

不隨便幹涉孩子的愛好和興趣。

知心姐姐盧勤曾經在她的《好父母好孩子》一書中說過這樣的幾個事例:

一個5歲的男孩,因母親逼著他學彈琴而把自己的手指弄斷;一名北京女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跳樓自殺;一名南京大學生,媽媽爸爸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夫婦倆一心想讓這唯一的孩子出國深造,於是從小學到大學,天天看著兒子學,逼著兒子學,不給兒子一點自由,兒子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終於忍無可忍,就在過22歲生日那天,用皮帶勒死了自己的媽媽和爸爸!

這些事例看來讓人觸目驚心,值得父母去好好反思。我們這裏說的“幹涉”,大多是指兩種情況:一種是徹底阻止孩子的興趣繼續發展,隻讓他專心學習,不能有任何興趣;而另一種則是要他放棄自己的興趣,轉而發展父母喜歡和期望的興趣,美其名曰“為了你好”。當然,這兩種幹涉都是不正確的。

孩子擁有自己的興趣,正是他思維活躍的表現,父母的橫加幹涉,會使他的活躍性被抹殺,甚至有可能會使他思維匱乏。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孩子也一樣。不喜歡的事情,無論是學習還是別的什麼“興趣”,他都很難認真去做。畢竟,父母選定的興趣是父母喜歡的,父母跟風選定的興趣是所謂的“升學需要”的,哪裏還稱得上是孩子的興趣呢?父母這樣做,反而是在給孩子的個性發展設立障礙。

讓孩子愛好與興趣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盡管說父母不要去“幹涉”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但這也並不是絕對的。對於孩子良好的興趣愛好、有益於他學習和成長的興趣愛好,父母不要去幹涉,要任其自由發展,並且還要能創造條件幫助他發展;而孩子的某些興趣,也許是因為他好奇,也許是因為他盲目跟風,比如吸煙喝酒、泡吧打遊戲……這些興趣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甚至還有可能會給社會或他人帶來惡劣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堅決製止孩子的這些“興趣愛好”。

因此,父母在尊重孩子個人興趣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去培養與引導他的興趣向健康進步的方向發展。這種培養也應當是指導性的,父母不要將自己的意願與決定強加給孩子。

開發孩子的興趣“潛能”。

孩子對某些事物感興趣,他將某種行為活動當成愛好,這往往都蘊涵著他在這方麵的潛力。所以,父母可以對其加強培養,以此來挖掘出他的潛力,讓他的興趣得到最大的發展,使他有可能在某些方麵有所作為。

9歲的小林好動,也喜歡鑽研,他經常把家裏的鬧鍾、MP3等小東西拆掉,然後再重新組裝起來。有一次,他把爸爸最喜歡的一台電子座鍾給拆了。爸爸知道後不但不生氣,反而稱讚了他的動手能力,並鼓勵他自己再重新組裝回去。

爸爸的鼓勵使小林更堅定了自己的興趣。後來,小林做的科技小發明,還在省裏的科技競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肯定孩子的興趣,支持與鼓勵他,並給予他相應的幫助,這是讓孩子的能力能有更好發展的絕對條件。

提醒孩子不要“顧此失彼”忘了學習。

盡管父母是要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的,也要允許孩子有發展他愛好的權利的,但是,父母也要注意提醒他,不能顧此失彼而丟了學習。要讓孩子知道,發展個人興趣,是為了能讓思維變得靈活,眼界變得開闊,而這些也同時是為了能讓他好好學習。

溝通箴言

孩子的個人興趣與愛好,與他的未來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引導其積極、健康地發展。同時,父母也要提醒孩子,知識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孩子的學習在興趣、愛好的帶動下,成為一種自主的行為。

“你很勤奮,我很開心”

誇獎孩子勤奮勝過誇獎他聰明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這樣忠告父母:不要誇獎自己的孩子聰明,而應當讚揚他勤奮。因為讚揚他勤奮,就能使他從小形成勤奮比聰明更重要的觀念。

現在有許多父母,卻是很注重去誇獎孩子的聰明。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會背詩了,父母就會說:“我的孩子多聰明!這麼快就會背詩了。”上小學的時候,孩子考試有了好成績,父母也會說:“我的孩子就是聰明!經常考100分。”其實,這樣的誇獎,並不一定能起到促進孩子學習的效果。

一位母親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她有一個10歲的兒子。一天,她從一本書上看到了“賞識教育”,於是,她便按照上麵說的開始“賞識”兒子。對於兒子的學習,她總是“鼓勵”說:“兒子,其實你挺聰明的。隻要你好好學,你一定會學好。”開始兒子聽到這話的時候,還覺得很有勁。但時間長了,兒子卻覺得母親說的話很假,因為他的考試成績從來沒有像母親說得那麼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