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孩子不寫作業就嗬斥他。
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父母習慣性地就去催促他,尤其是當他學習、寫作業磨蹭的時候,父母還會嗬斥他。而這樣的結果,往往可能是孩子越發地磨蹭,做作業更是不情願,他由此還可能會出現逆反心理。
誰也不願意被強迫去做不喜歡的事情,然而寫作業這樣的事,盡管孩子不喜歡做,但這確實是他必須要做的。所以,父母首先要緩和態度,以平和的口氣去教育孩子,多表揚、少批評,至少要讓他明白寫作業對他的重要性。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但父母可以誇獎他穿衣服或收拾書包很迅速,通過這樣的表揚來激發他內在的“快”的動力。
找到原因,通過具體學習方法幫助孩子。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究其原因有許多種。有的孩子是因為偷懶,而有的孩子也許是因為作業中遇到了難題,還有的孩子是因為沒有合理安排才做不完作業……父母要細心觀察,了解到孩子不愛寫作業或者作業寫得慢、完不成的具體原因。
找到具體原因之後,父母才能通過具體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比如,孩子因為偷懶不願意寫作業,父母可以讓他幫忙掃地,或者幫著整理房間,通過鍛煉,來糾正他愛偷懶的毛病;若是他作業中遇到了難題,父母可以為他提供指導,幫助他解開難題;對於不會合理安排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幫助他建立作業小計劃。隻有找對了孩子不願意做作業的準確病症,才能更好地給予他幫助,並讓他最終順利完成作業。
不要代替孩子寫作業。
現在孩子的作業,有時候在父母看來會有重複的感覺。比如,老師經常會留類似的作業,說要把生字抄寫10遍,或者單詞抄寫10遍,或者類似的數學題要做道,等等。有的父母覺得這樣的作業都是“無意義的作業”,有些生字、單詞、題目孩子明明已經會做了,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讓他去做呢?幹脆父母替他完成這些“無意義”的作業好了。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其實,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責任。做作業不隻是簡單地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或者簡單地對孩子智力的鍛煉,它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獨立做完一件事情的能力,是在培養孩子的耐性和他的責任感。別看隻是做作業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但裏麵卻包含了如何合理分配時間、如何合理計劃作業的完成順序、如何能有毅力地將作業做完等能力的培養。
若是父母代勞,幫助孩子做完了本應他自己做的事情,他也許會就此形成不負責任的個性,對他各方麵的能力培養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父母代替孩子寫作業,這也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解:老師講的都是錯的,是不重要的。這樣他就會不再信任老師、尊敬老師,日後當他長大了,他也有可能不會去尊敬領導,更有甚者,他也會不尊敬父母。
教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計劃作業。
其實,所有事情無非就是那麼四種情況:緊急而重要的、緊急但不重要的、不緊急卻重要的、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所以做事的時候應該按照這個順序來做,這樣才能保證事情按時且保質地完成。
女兒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但她做作業卻總是磨磨蹭蹭的,爸爸通過查找資料,學習方法,決定幫她改正這個毛病。爸爸首先把時間“化整為零”,將女兒做作業的時間分為幾段,在每段時間裏她都要認真完成一部分作業,每完成一段作業時間就可以休息幾分鍾。這樣一來,女兒不斷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短期目標,她做起作業來又有積極性又有成就感。
如何能讓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呢?關鍵就是要讓他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並且有計劃地完成作業。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先將所有作業都羅列出來,分清楚哪些作業是能輕鬆完成的,哪些作業需要查閱資料才能完成,哪些是能獨立完成的,哪些完成起來有些困難。之後再做一個詳細的安排,在一定的時間內將所有作業按照類似“輕重緩急”這樣的標準來順序完成。一旦孩子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計劃作業,他的作業的完成情況就會好許多。
讓孩子將寫作業當成習慣。
寫作業這種習慣,是為了幫助孩子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這需要父母提醒孩子不斷練習,使之逐漸變得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