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對他不斷強化作業意識,循序漸進,引導他自己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同時,父母也要注意與老師相配合,也可以用榜樣的力量來影響他。總之,要讓孩子將寫作業當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要讓他能自覺地、不斷地去學習。
溝通箴言
作業可以檢驗孩子獨立運用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技能,激發他產生新的學習欲望,是孩子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父母要有耐心,也要有恒心,要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培養他積極對待作業的態度,這不僅有利於他現在的學習,也有利於培養他在未來認真做事的好習慣。
“孩子,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東西。”
學習之外的能力也需要孩子具備
很長一段時間裏,父母和老師的眼睛隻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人都對這樣一句話耳熟能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真的是隻要學好知識就什麼都會做了嗎?事實證明,如果隻知道學習,卻不具備能力,走到哪裏都是走不通的。
一位女孩從小一直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除了學習,父母什麼都不讓她做。都上小學六年級了,她依然自己不會梳頭,不敢自己上下學。爸爸對她說:
“你是我唯一的女兒,你一個人上學回家,我們不放心。假如你在路上碰見壞人怎麼辦?”
在父母這樣的庇護下,女孩隻知道一心一意地學習,就連交朋友也被父母控製得很嚴。按時上學,按時回家,除了學習成績優秀,她幾乎再也不會做別的事情。而這優秀的成績使她順利地考上了好大學,她本想在假期做家教,但父母又一次告訴她:“我們現在不缺錢,不需要你去打工。假期你可以在家做做家務,或集體出去遊玩,這比做家教安全。”
就這樣,女孩大學畢業了。她到一家用人單位應聘,在學校一向成績很好的她做起專業對口的試卷來自然駕輕就熟。但當招聘人員問她“你對這項工作有什麼見解?你將如何做這項工作?你的目標是什麼”的時候,女孩一下子漲紅了臉,之前這些問題從來都不需要她去考慮,父母都為她安排好了。招聘人員搖了搖頭說:“很抱歉!盡管你的業務水平很好,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不需要一個對工作沒有主見的人。”
女孩這時候才後悔不已,她一邊埋怨自己,一邊也埋怨父母:“既然你們知道人生之路需要自己走,但為什麼不早點讓我自己走呢?”
學習並不是孩子唯一能做的事情,自理、自立、社交,經曆困難、勇敢挑戰、戰勝失敗,單獨解決問題、與人共事、好思想、好品德,等等,哪一個是父母能給予的呢?這些都是需要孩子“親力親為”才能掌握啊!
真正的能力,並不是從書本中獲得的,也不是靠一紙文憑,或者幾個燙金證書能代表的,它需要從實踐中去獲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弗裏德曼曾說:“不要把在學校的時間多少與學問的高低混為一談。有些人在學校念了很多書也沒有什麼學問,有些人念書不多,但學問卻非同小可。”意思是說,人不要死讀書,不要一心隻顧學習,生活中的能力培養,才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沒有任何能力的人,將會舉步維艱;而現代社會的社會化程度也越來越高,許多工作都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缺乏對自己和他人能力正確了解的人,缺乏為人處世能力的人,同樣也不可能取得高成就。
但是,個人能力的培養也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能力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由此可見,孩子的成長任務,就不單單是好好學習書本知識那麼簡單了,他需要學習並掌握的能力甚至會決定他的人生。
當孩子長大之後,他麵對的就不再是ABCD的選擇題,不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的知識“應用”,而是一道又一道的生活實踐題,他需要展現他各方麵的能力。而能力的高低有無,將決定他是否會被這個社會所接納,他是否能真的靠自己獨立生存,並最終走向成功。
對孩子的能力培養,不是等來的,需要立刻就做,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建議:
不包攬孩子的一切,讓他為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