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讓不聽話的孩子聽話(4)(3 / 3)

同時,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成功是無數次失敗後的嚐試,雖然這次嚐試可能還會以失敗告終,但隻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就一定會成功。

溝通箴言對孩子來說,犯錯誤很正常,這正是他成長的好機會。因此,父母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但如何讓孩子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就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要包容孩子的錯誤,切忌過分責備他,同時要保持耐心,教孩子正確的做人做事的方法,給他多次嚐試的機會。

“給孩子寫留言條、發短信、寫信……”

這種“說”的方式有時候孩子更樂於接受

一些父母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處處和你唱反調……”其實,如果追溯根源的話,很多原因都在父母身上。一些父母唯恐孩子不聽話,某一件事嘮叨個沒完沒了,甚至把他過去的種種“劣行”統統翻出來,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

當孩子習慣了父母嘮叨式的教育方式後,他會慢慢“屏蔽”一些信息。更糟糕的是,當他聽煩了、厭了,變得“麻木”了,即使父母說得很有道理,他也不願意再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了。

那麼,父母不妨采用書信的方式,和孩子娓娓道來,用舒緩的語氣傳達對孩子的期望。

上小學四年級的露露和媽媽發生了一些爭執。

第二天早上,露露發現桌子上放著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女兒露露,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最愛你的媽媽已經離開了這座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出差去了……”在信中,媽媽指出了女兒的缺點,並為自己一直沒好好陪她而感到自責。在信的最後,媽媽還希望她發現知識的樂趣,了解社會,關愛他人,自立自強。

讀著媽媽的信,露露掉下了眼淚。她以前一直認為,媽媽不在家陪她是因為不愛她。看了這封信她才知道,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她。

後來,露露有了很大改變。就在媽媽出差回來的當天,露露還親自下廚,為媽媽做了一頓飯菜。

在這個時代,父母每天都在拚命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偶爾和他在一起聊天,也很可能因為意見不合說不到一塊去。此時,就需要父母和孩子換一種溝通方式。媽媽的一封信能緩和與露露之間的矛盾,讓她體會到了媽媽的辛勞,從而作出如此大的改變。可見,書信不失為一種親子溝通的好方式。

有一所小學開展感恩教育活動,鼓勵每位父母都為孩子寫封信。信的內容很廣泛,有的父母談到了孩子身上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也有的父母對自己欠妥當的教育方式進行了反思。總之,大多數父母真誠地希望和孩子多溝通。

當孩子們收到父母的信後,大多被父母真摯的話語感動了,變化也都很大,變得懂事、聽話了,不再和父母頂嘴,能體諒父母的辛勞了,也變得認真學習,聽老師的話了。

一位男孩收到媽媽的信後,說:“在家裏,媽媽總是說我的不是,說我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簡直就是吹毛求疵。在信中,媽媽指出了我的優點。我仔細反省,其實我的毛病真的很多,隻不過平時認識不到或者不願意承認罷了。”

事實上,書信是一種良好的溝通方式。在信中,父母可以精心選擇詞彙表達自己的情感,像一些無法用口頭表達的話語,父母都可以用這種書信形式表達出來。而且,信件可以珍藏,成為孩子永久的美好回憶。

當然,除了寫信的方式外,留字條、發短信、發郵件也是父母與孩子溝通感情的好方法。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善用這些方法,將它落實在生活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