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的珍珠(一)(1 / 3)

人的一生是一條長長的項鏈,墜滿了各色各式的珍珠。有明亮的,有灰暗的,有圓潤的,有怪異的,有我們自己拾起的,也有命運賜予的,有樂意接受的,也有無法拒絕的。每一課都記滿了喜怒哀樂,每一顆都有沉重的份量,同樣,每一顆都附在生命的路上。

人生短暫,時光無情,誰都想活得快快樂樂,輕輕鬆鬆,誰都想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遠。不同的人,不僅選擇的人生道路是那麼的不同,不同的人,即使是同樣的事,做起來也是那麼的不同……其實,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隻有辦不成事的人。一件事情做得不好,不是因為事情難做,而是因為你的方法和策略有問題。

因為在人生的道路上,錯與對往往隻有一步之遙,讓我們選擇那些智慧的珍珠來穿起你生命的珠鏈吧!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好。

永遠使對方覺得自己重要

永遠使對方覺得自己重要!

卡耐基在紐約的一家郵局寄信,發現那位管掛號信的職員對自己的工作很不耐煩。於是他暗暗地對自己說:“卡耐基,你要使這位仁兄高興起來,要他馬上喜歡你。”同時,他又提醒自己:要他馬上喜歡我,必須說些關於他的好聽的話。而他,有什麼值得我欣賞的呢?非常幸運,他很快就找到了。

挨到他稱卡耐基的信件時,卡耐基看著他,很誠懇地對他說:“你的頭發太漂亮了。”他抬起頭來,有點驚訝,臉上露出了無法掩飾的微笑。

他謙虛地說:“哪裏,不如從前了。”卡耐基對他說,這是真的,簡直像是年輕人的頭發一樣!他高興極了。於是,他們愉快地談了起來。當卡耐基離開時,他對卡耐基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許多人都問我究竟用了什麼秘方,其實它是天生的。”卡耐基想:這位朋友當天走起路來一定是飄飄欲仙的。晚上他一定會跟太太詳細地敘說這件事,同時還會對著鏡子仔細端詳一番。

當他把這件事說給一位朋友聽,朋友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你想從他那裏得到什麼呢?”是的,我想要得到什麼?

什麼也不要。如果我們隻圖從別人那裏獲得什麼,那我們就無法給人一些真誠的讚美,那也就無法真誠地給別人一些快樂了。

秘籍:使自己變成重要人物,是每個人的欲望。

不要做孤獨的人

法蘭西曆史學家科梅尼曾深入觀察過他的君主查理公爵。他說查理公爵從不願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與他商討。科梅尼說:這種獨往獨來的性格損害了他的事業。但如果科梅尼敢於評價的話,他後來所服侍的另一位君主路易十一就更是這樣一個人。而這種孤獨無侶也正是路易十一一生的克星。

畢達哥拉斯曾說過一句神秘的格言——“不要啃掉自己的心”。確實,如果將這句比喻講得明白一些,那麼就可以說,那些沒有朋友的人,就是自己啃齧自己心靈的人。實際上,友誼的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所以友誼對於人生,真像煉金術士所要尋找的那種“點金石”。它既能使黃金加倍,又能使黑鐵化金。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很自然的規律。在自然界中,物質通過結合可以得到增強。而人與人之間難道不也正可以如此嗎?

如果以上所說已證明友誼能夠調劑人的感情的話,那麼友誼的另一種作用則是能增進人的智慧。因為友誼不但能使人擺脫暴風驟雨的感情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智的思考。

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朋友能給你提出忠告,而且任何一種平心靜氣的討論都能把攪擾著你心頭的一團亂麻,整理得井然有序。當人把一種設想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他也就漸漸看到了他們可能招來的後果。有人曾對波斯王說:“思想是卷著的繡毯,而語言則是打開的繡毯。”所以有時與朋友作一小時的促膝交談可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使人聰明。

其實即使沒有一個能對你提出忠告的朋友,人也可以通過語言的交流而增長見識。討論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更加銳利。對一個人來說,與其把一種想法緊鎖在心頭,倒不如哪怕把它傾吐給一座雕像,也比悶在心裏好。

赫拉克利特曾說:“初始之光最亮。”但實際上,一個人自身所發出的理智之光,是往往受到感情、習慣、偏見的影響而不那麼明亮的。俗話說:“人總是樂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恰好可以治療這個毛病。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麵提出忠告,一是關於品行的,一是關於事業的。

最能使人心靈健全的莫過於朋友的良聲忠告。閱讀倫理的教條不免感覺枯燥;以他人的過失為鑒戒有時也未必切合自身的實際;自我改善的最好辦法無過於朋友的告誡。事實上許多人(包括偉人)之所以做出終身悔恨之事,就是由於他們身邊缺乏益友。所以正如聖雅各說的:“雖然照了鏡子,卻看不清自己的嘴臉。”

就事而言,也有人認為兩雙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比一雙眼睛見到的更多,或者以為一個發怒的人未必沒有一個沉默的人聰明,或者以為毛瑟槍不論托在自己肩上放,還是支在一個支架上放會打得一樣準——總之,認為有沒有別人的幫助結果都一樣。但這些話其實隻是十分驕傲而愚蠢的說法。最有益於事業的無過於忠告。在聽取意見的時候,有人喜歡一會兒問問這個人,一會兒又問問那個人。這當然比不問任何人好。但也要注意,在這種情況下會有兩種危險。一是這種零敲碎打得來的意見可能是一些不負責任的看法。因為最好的忠告隻能來自誠實而公正的友人。另外這些不同源泉的意見還可能會互相矛盾,使你莫衷一是,不知所從。例如你有病求醫,一位醫生雖會治這種病卻不了解你的身體狀況,有時雖然治了病也傷了人。所以最可行的忠告,也還是隻能來自最了解你事業情況的友人。

秘籍:如果你學會了經營友情,你就學會了經營成功的人生。

不要輕易得罪小人

生活中到處都有“小人”,如果與“小人”的關係沒處理好,你的一生絕無成功和快樂可言。

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現了“小人”一說,似乎是“君子”的反義詞。“小人”的生存和繁衍,實際上與“君子”的行為相伴隨,就像有真必有假,有陰必有晴一樣,隻要還有“君子”存在,“小人”就永遠不會滅絕。當然,這樣的定義還是有些模糊。大體而言,“小人”就是做事做人不守正道,以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目的的人。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公元前527年,楚國的國君楚平王給兒子娶親,選中的姑娘是秦國人,楚平王派大夫費無忌前去秦國迎娶。費無忌到秦國看到姑娘後大吃一驚,這姑娘太漂亮了,美若天仙。在回來的路上,費無忌開始琢磨起來,他認為這麼美麗的姑娘應該獻給正當權的楚平王。這時,車隊已接近國都,國人也早知太子要娶秦國姑娘為妻,但費無忌還是搶先一步到王宮,向楚平王描述了秦國姑娘的美麗,並說太子和這位姑娘還沒見麵,大王可先娶了她,以後再給太子找一位更好的姑娘。楚平王好色,被費無忌說動了心,於是便同意了,並讓費無忌去辦理。費無忌稍做手腳,三下兩下,原本是太子的媳婦,轉眼成了楚平王的妃子。完成這事之後,費無忌既興奮又害怕,興奮的是楚平王越來越寵信他;害怕的是因這事得罪了太子,太子早晚會掌大權的。於是費無忌又對楚平王說:“那事之後,太子對我恨之入骨,我倒沒什麼,關鍵是他對大王也怨恨起來,望大王戒備。太子握有兵權,外有諸侯支持,內有老師伍奢的謀劃,說不定哪一天要兵變呢!”楚平王本來就覺得對不起兒子,兒子一定會有所動,現在聽費無忌這麼一說,心想果不出所料。便立即下令殺死太子的老師伍奢及其長子伍尚,進而又要捕殺太子,太子與伍奢的次子伍員隻好逃離楚國。

用“小人”二字形容費無忌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君子就是那些為人坦蕩、不屑於勾心鬥角緊盯蠅頭小利之人。而小人恰恰相反,他們是琢磨人的專家。小人是惹不起的,但是我們還選擇躲得起。

小人的眼睛牢牢地盯著周圍的大小利益,隨時準備占點便宜,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準備用各種手段來算計別人,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對付小人沒有一套辦法是不行的。

唐朝時,有個李林甫,他是唐玄宗手下常伴隨其身邊的一個奸臣,心胸極端狹窄,容不得別人得到唐玄宗的寵愛。唐玄宗有個喜好,他比較喜歡外表漂亮、一表人才、器宇軒昂的武將。有一天,唐玄宗在李林甫的陪同下正在花園裏散步,遠遠看見一個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武將走過去,便感歎了一句:“這位將軍真漂亮!”並隨口問身邊的李林甫那位將軍是誰,李林甫支吾著說不知道。此時他心裏很慌張,生怕唐玄宗喜歡上那位將軍。事後,李林甫暗地裏指使人把那位受到唐玄宗讚揚了一句的將軍調到了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使他再也沒有機會接觸到唐玄宗,當然也就永遠喪失了升遷的機會。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小人的行為真是讓人莫名其妙,其心眼極小,為一點小榮辱都會不惜一切,幹出損人利己的事來。所以防小人是我們必須學會的本領,即使我們不屑於與小人為伍,我們也不得不防,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小人”的言行舉止:

喜歡造謠生事。小人的造謠生事都另有目的,並不是以造謠生事為樂,說謊和造謠是小人的生存本能。

喜歡挑撥離間。為了某種目的,他們可以用離間法挑撥朋友間、同事間的感情,製造他們的不合,他在一邊看熱鬧,好從中取利。

喜歡拍馬奉承。這種人雖不一定是小人,但這種人很容易因為受上司所寵而趾高氣揚,在上司麵前說別人的壞話,隻要一有機會就會抬高自己。

喜歡陽奉陰違。這種行為代表他們這種人的行事風格,因此小人對任何人都可能表裏不一,這也是小人行徑的一種。

喜歡追隨權力。誰得勢就依附誰,誰失勢就拋棄誰,這是小人的一大特點。

喜歡踩著別人的鮮血前進。也就是利用你為其開路,而你的犧牲他們是不在乎的。

喜歡落井下石。隻要有人跌跤,他們會追上來再補一腳,在小人眼裏,看別人跌跤是最快樂的事。

喜歡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錯卻死不承認,硬要找個人來背罪。

事實上,“小人”的特色並不隻這些,總而言之,凡是不講法、不講理、不講情、不講義、不講道德的人都帶有“小人”的性格。

《韓非子·內儲說》載,有一次,齊中大夫夷射在王宮裏參加酒宴,喝得酩酊,靠在回廊門上。有一個仆人刖跪請求說,把您喝不了的酒賜我一點可好?夷射叱之曰:“滾一邊去,下賤的仆人還敢向貴人要酒喝!”刖跪急忙跑開了。等夷射走後,刖跪就在回廊門處灑了點水,好像有人撒了尿一樣。第二天,齊王出廊門看到了,問:“是誰在這裏撒尿?”刖跪回答說:“我沒看到,不過昨天中大夫夷射在這兒站了一會兒。”在當時,在宮內這種不規矩的行為是要受懲罰的。齊王因此把夷射處以死刑。

刖跪顯然是因為夷射沒讓他喝酒而設計陷害他,其手段是製造事端,嫁禍於夷射。這一手段很險惡,恐怕夷射死也辯不清因由。這使我們認識到:在社會上為人處世別輕視小人,小人也得罪不得。

秘籍:生活中到處都有“小人”,如果與“小人”的關係沒處理好,你的一生絕無成功和快樂可言。

處理好與小人的關係

那麼,該如何妥善處理和“小人”的關係?

以下幾個原則可以供讀者參考:

不得罪他們。一般來說,“小人”比“君子”敏感,心理也較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語上刺激他們,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們,尤其不要為了“正義”而去揭發他們,那隻會害了你自己。自古以來,君子常常鬥不過小人,因此小人為惡,讓有力量的人去處理吧!

保持距離。別和小人們過度親近,保持淡淡的同事關係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過疏遠,好像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似的,否則他們會這樣想:“你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你就要倒楣了。

小心說話。說些“今天天氣很好”的話就可以了,如果談了別人的隱私,談了某人的不是,或是發了某些牢騷不平,這些話絕對會變成他們興風作浪和有必要整你時的資料。

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結黨,霸占利益,形成勢力,你千萬不要想靠他們來獲得利益,因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們必會要求相當的回報,甚至就如鼻涕那般,粘上你不放,想脫身都不可能!

吃些小虧無妨。“小人”有時也會因無心之過而傷害了你.,如果是小虧,就算了,因為你找他們不但討不到公道,反而會結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諒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