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的珍珠(一)(2 / 3)

這樣子就能和“小人”們相安無事了嗎!我不敢保證,但相信可把傷害減到最低。

唐朝天寶年間,暴發安史之亂。郭子儀率兵平安天下,立了大功,但他並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格外小心。一次,朝中有一個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吏要來拜訪郭子儀,郭子儀事先做了周密安排,因家中侍女成群,他讓所有的侍女到時候都避開,不要露麵。郭子儀的夫人對此舉感到不理解,問丈夫為什麼這麼做?郭子儀告訴夫人說,這個官吏是個十足的小人,身高不足五尺,相貌奇醜,很忌諱別人說他醜。郭子儀擔心家人見了這個人會發笑,因而讓所有家人都躲起來。郭子儀對這個官吏太了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做到小心謹慎。後來,這個小人當了宰相,極盡報複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惟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沒有動他一根毫毛。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儀對待小人的辦法既周密又老練。

小人之刁鑽,幾乎無孔不入。有些小人竟也勇敢得很,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親人的生命,或“第二生命”,而與你周旋到底,正所謂舍命陪君子。這時候,就算你有理,也最好避一避此等不要命的小人。小人固然厲害,但我們並不怕他,避開小人是因為我們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費在一些沒有價值的爭鬥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為界限,得罪小人,他就會想方設法來琢磨你,破壞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於工作、學習和生活。

小人不遺餘力地陷害別人,就是避免別人勝過自己,謀求心理上的平衡。掌握了小人的這種心理需求,我們不妨投其所好,讓小人的心裏舒服一些,他們就會把眼光從我行身上收回,轉向別處了。

秘籍:小心處理與小人的關係,君子雖不肯與小人為伍,但“防”、“躲”卻不失為一種智慧的選擇。

婚姻中應遵循的原則

在許多表麵上看起來健全的家庭裏,也有經常的——而且是不必要的——誤解與傷害,來幹擾夫妻生活的美滿與快樂。

人生最大的快樂與最深的滿足,最強烈的進取心與內心最深處的寧靜感,莫不來自充滿愛的家庭。但是,為什麼目前會有那麼多家庭不和諧?為什麼在無數的夫妻間,日常生活就是意味著不斷的吵嘴、鬧脾氣、不快樂呢?為什麼有的夫妻間存在那麼多的惱怒、怨恨而隱藏了彼此的愛呢?甚至在許多表麵上看起來健全的家庭裏,也有經常的——而且是不必要的——誤解與傷害,來幹擾夫妻生活的美滿與快樂。

這裏歸納了的一些原則,目的在於幫助情侶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愛和內心的善意適當地表現出來,讓對方了解和感受,即引導夫妻走向好的、積極的溝通,淨化家庭裏的情緒氣氛,使夫妻之間有懇切、坦誠和歡愛。

記住,行動比言語更重要

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你的好感覺,但不好的感覺隻能用語言表達!

當一個人表現的行為和所說的話一致時,通常不會有什麼問題。但若言行互相矛盾時,問題就多了。如果你不承認“行為本身也能溝通”這句話,這些問題就很難解決。

有位太太一方麵說,她竭盡所能去取悅丈夫,但是同時不為丈夫準備他愛吃的點心,不論他怎麼要求。

丈夫若是因為這事,心裏一直覺得很惱怒,就一定要提出來和妻子討論,指出她口頭說的和實際做的不一致。但是不幸的是,很少人會這麼做,因為怕對方覺得他愛挑毛病,或者怕因此吵起架來。但是當丈夫有了惱怒的感覺而不討論的話,結果更糟。因為那份惱怒會在心裏醞釀,持續數星期甚至數月之久然後丈夫會向妻子“還以顏色”,也許是故意,也許是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她不喜歡的事,或者拒絕做她特別喜歡的事,於是令太太不滿,造成惡性循環,導致夫婦之間關係的惡化。

離婚率的不斷提高,專家認為其主要原因並不在任何一方“罪大惡極”或“生性殘忍”,也不在兩人根本“性格不合”。夫婦彼此說:“我愛你”,但是行為舉止卻在說:“我才不管你想什麼,你要什麼。”婚姻破裂多半由於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讓對方感覺被忽略了——事兒雖小,卻有強烈的意味:“我不重視你的感覺和要求。”小小的蔑視、自私、不體貼、不尊重,,日積月累,就有“滴水成江,聚沙成塔”的氣勢,狠狠地破壞了關係。

所以,夫妻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音調、表情、手勢、動作,以及別人所表現的非語言的溝通,特別是注意你不自覺而別人易覺察的部分。一句話: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你的好感覺,但不好的感覺隻能用語言表達!

言詞要切實際,要合理

你用合理、實際的方法不見得一定能使對方合理、實際,也許對方在人際溝通中已有較嚴重的困擾,不是一時就能改正過來的。

許多人在描述自己的經驗時都有誇大的傾向,用繪聲繪色的形容詞、誇張的詞句,讓聽者神往,也使故事更加生動,但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這種誇大的傾向卻有害,尤其是當雙方相互抨擊的時候;當然在相互關心,而且希望對方改正缺點的兩個人之間,抨擊是難免且無害的。但是抨擊如果加上其他因素,如次數太多(嘮叨)、語氣不好(輕蔑)或誇大其詞,那就有害了。

如果你對丈夫說:“為什麼你老是那麼晚回來?”或“你要晚一點回來,為什麼沒有一次打電話說一聲?”他會思索有哪幾次他準時回來,或打過電話回來的,然後反過來指責你,沒人給他好臉色看,於是你們可能因此吵起來。

對付誇大指責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先別生硬地否認,而要合理、技巧地與其討論。

丈夫:怎麼搞的,你從來不幫我把幹淨的襪子放在抽屜裏?

太太(不好的方法):你怎麼那樣過分地指責我?我受不了你的誇張!以前我才隻忘了那麼一次!

你啊,從來沒把自己的髒衣服放到洗衣籃裏!你以為我是誰?是你的奴隸不成?

太太(好的方法,技巧地糾正丈夫的誇大):我知道這經常發生,而且惹得你生氣,我會盡量注意以後不再發生。但是你也幫幫我,記住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籃裏,好嗎?

當然,你用合理、實際的方法不見得一定能使對方合理、實際,也許對方在人際溝通中已有較嚴重的困擾,不是一時就能改正過來的。但是你也不要以此作借口,自己也不講理,不實際起來。如果你能以合理、實際、關切的態度和建設性的方法去對待對方,至少不會使你的夫妻關係惡化。

誠摯地消除誤會

我們的原則是:溝通效果比本意更重要。

生活中“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誤會偶爾會發生,這時隻要說明一下自己的本意並非如此就可以了,“你誤會了,我沒有那個意思。”但若這是長期的問題,比方說一方經常令對方覺得他自私、不體貼或心懷惡意,那麼說明自己不是存心如此,並不能解決問題。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丈夫在和另一對夫妻晚餐時忽略了太太,回到家以後太太很不高興,責怪丈夫不體貼。又假設這種事很少發生,丈夫平時一直很體貼,那以一聲誠懇的道歉並說明自己的本意,就能令太太滿意,問題也就解決了。但是假設丈夫的不體貼是經常發生的,道歉及表明本意是不夠的,這位丈夫應該接受一項事實,就是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傷了太太的心,他要設法改正自己的不體貼。同樣地這位太太也要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做了什麼使得丈夫不體貼。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丈夫都不可以忽視太太的心情,而說:“你為什麼非在小事上挑毛病不可?”這就是用了反攻擊。但是丈夫可以這樣說:“親愛的,我希望你能告訴我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不要對我發火好嗎?”而後把這件事情好好討論。

我們再舉另一種情形,如果對方覺察出你對他的侮辱,而你回答:“那根本不是侮辱,我的意思是如此如此;你為什麼老要在我的話裏挑毛病?”這就錯了,我們的原則是:溝通效果比本意更重要。因此,你應該說:“我很抱歉那樣說出來,也許我應該換個說法。”如果對方仍有那種感覺,要請對方指出來,幫助你改正。

不要找借口

要督促自己表現合理積極的行為,盡力解決問題。

“借口”就是隱藏理由或逃避詳細說明理由。

以尼克為例,他太太抱怨他太少和她講話。當問及他為什麼如此沉默時,他說:“你瞧,我是推銷員,一天到晚要和那麼多人說話,我太太應該能諒解我回到家就說累了,需要安靜休息。”

可有人告訴尼克另一位先生對同樣問題的回答是:“你瞧!我在辦公室裏作會計員,已經習慣了閉口不言,這一點太太應該能諒解!”

尼克想了一會兒,說:“我想我們兩個都在找借口。”

羅斯和蜜蓮的婚姻問題很嚴重,羅斯有酗酒的毛病,直到心理治療時醫生才幫他找出來原因,每當他不滿蜜蓮時就會酗酒。蜜蓮也發現她能“感覺”到羅斯要酗酒,因為他會有一些征兆:退縮、暴躁、對性沒有興趣。

羅斯:“在我開始喝酒之前,的確感覺到對蜜蓮的不滿,但是我沒有告訴她,因為我怕傷了她。”——這顯然是借口。

蜜蓮:“我不敢把我內心的恐懼告訴他,因為他會覺得我不信任他,因此喝得更凶。”——這顯然也是借口,因為蜜蓮既已看出他會酗酒,這時候坦誠地向羅斯說出她內心的恐懼,也不會再加深什麼不良後果。

有人常以對方可能如何回答或如何反應為借口,而不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提出問題來討論。這大可不必,也有人說他不敢把問題提出來,因為怕對方的罵。其實,如果你的態度合理,他的攻擊就是他個人的問題了,你就得同情他,不必還以顏色。要督促自己表現合理積極的行為,盡力解決問題。

秘籍:人生最大的快樂與最深的滿足,最強烈的進取心與內心最深處的寧靜感,莫不來自充滿愛的家庭。

利益是友誼的試金石

主人家裏養了兩隻狗,一隻黑狗,一隻白狗,它們的關係一直不是很好。這天,陽光燦爛,兩隻狗躺在門外的牆邊曬太陽。沉默了一會兒,兩隻狗不約而同地攀談起來。它們談到人世間的各種問題,美與醜,善與惡,最後它們談到了友誼。

黑狗說:“我認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和忠誠可靠的朋友生活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彼此相親相愛。你說還有比這更加幸福的嗎?假如我們倆能結束過去的敵對關係,成為好朋友,那我們倆的日子一定比現在過得好多了,你說是嗎?”

“對呀,對呀,簡直是太對了。就讓我們立刻做好朋友吧,開始享受那種幸福的生活。”白狗高興地回答道。

黑狗激動地說:“你能這麼說,我真是太高興了。過去我們倆雖然一天到晚都在一起,但是幾乎沒有一天不是在打架中度過的。仔細想一想,我們這是何苦呢?我們在一起為主人看家,主人對我們也挺好的,打架簡直是沒有道理的!”

於是,兩隻狗立刻熱情地擁抱在一起,大聲喊道:“友誼萬歲!讓吵架、嫉妒和怨恨都滾蛋吧!”

就在這時,廚子扔出來一根香噴噴的肉骨頭。兩個新朋友同時向骨頭撲去,它們相互撕咬著,狗毛滿天亂飛。直到主人的一桶冷水澆過來,才把這兩個冤家分開。

人人都有許多朋友,但朋友之情有厚有薄,朋友之心有正有邪。心正可以受其益,心邪則多受其害。心正與心邪都在一副笑麵之下掩蓋著,特別在你春風得意時,大家禮尚往來,杯盞應酬,互相關照。但如果風浪驟起,禍從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業失意,或病魔纏身,或權位不存等等,這時,你倒黴自不消說,就連昔日那些笑臉相對,過從甚密的朋友也將受到嚴峻考驗。他們對朋友的態度、距離,必將看得一清二楚。那時,勢利小人會退避三舍,躲得遠遠的;擔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會劃清界限;酒肉朋友因無酒肉誘惑而另找飯局;甚至還有人會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

當然也有始終如一的人繼續站在你身邊,把一顆金子般的心捧給你,與你禍福相依,患難與共。如古人所說:“居心叵測,甚於知天,腹之所藏,何從而顯?”答曰,在患難之時,此時真朋友、假朋友、親密的、一般的、“鐵哥們兒”、“投機者”就涇渭分明了。

權力官位、金錢利益曆來都是人心的試金石。有的人在當普通一兵時自覺人微言輕,尚與夥伴們親同手足,同喜共憂。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氣漲,交朋會友的觀念也就變了,對過去那些“窮朋友”、“俗朋友”便羞於與他們為伍,保持一定距離。比如,有兩位戰友在戰爭年代他們同甘共苦,後來一位因犯一般錯誤離開部隊,在“文革”中’,他的這段曆史被當成嚴重曆史問題,他因此被錯誤的批鬥。為了說清問題,他去找當年的戰友為自己的問題作個證明,可是這位當了領導的戰友卻怕連累自己,拒而不見,說不認識他。這位老兵傷心地掉下了眼淚。很顯然這位領導在關鍵時刻太不夠朋友了。這種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麼區別呢?現實中“隻共苦不同甘”的人可謂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