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麵前各種人的靈魂也會赤裸裸地暴露出來。有的人在對自己有利或利益無損時,可以稱兄道弟,顯得親密無間。可是一旦有損於他們的利益時,他們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見利忘義,惟利是圖,什麼友誼,什麼感情統統拋到腦後。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裏大家說笑逗鬧,關係融洽。可是到了晉級時,名額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麵目就露出來了。他們再不認什麼同事、朋友,在會上直言擺自己之長,揭別人之短,背後造謠中傷,四處活動,千方百計把別人拉下去,自己擠上來。這種人的內心世界,在利益麵前暴露無遺。事過之後,誰還敢和他們交心認友呢?
當然,大公無私,吃虧讓人,看重友誼的還是多數。但是,在利益得失麵前,每個人總會亮相的,每個人的心靈會鑽出來當眾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識別人心的大好時機。
進而言之,歲月也可以成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時一事上可以稱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同事時間長了就會更深刻地了解他們的為人、他們的人品,“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如此長期交往,長期觀察,便會達到這樣的境界:知人知麵也知心。
春秋末年,晉國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經過一座界城時,他的隨從提醒他道:“主公,這裏的官吏是您的老友,為什麼不在這裏休息一下,等候著後麵的車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錯,從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時間喜歡音樂,他就送給我一把鳴琴;後來我又喜歡佩飾,他又送給我一些玉環。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夠接納他,而現在我擔心他要出賣我去討好敵人了。於是我很快地就離去。”果然不久,這個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後麵的兩輛車子,而獻給了晉王。
在普通的人當中,有中行文子這般澗明世事的人並不多見。
中行文子在落難之時,能夠推斷出“老友’’的出賣,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災難,這可以讓我們得到如下啟示:當某位朋友對你,尤其是你正處高位時,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結交,而不是看中你這個人本身。這類朋友很難在你危難之中施以援手。
話又說回來,通過逆境來檢驗人心,盡管代價高、時日長,又過於被動,然而其可靠程度卻大於依推理所下的結論。因此我們說:“倒黴之時測度人心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方法。”
弗洛依德說:“人隻在健康的時候,態度和行為千差萬別。而當人們爭奪食物的時候,他們就露了動物的本能,所以行為變得幾乎無以區別”
俗話說,知人知麵不知心。有誰能拍著胸膛說自己的朋友是百分之百的可靠?恐怕沒有誰敢誇下這個海口吧。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在沒有利益的驅動下朋友是那麼的親密,同事是那麼的融洽,整個世界充滿了陽光、充滿了愛。友誼常常被推崇到高尚的境界,感覺還不錯,這種現象掩蓋了人陰暗的一麵——“私利”。當好朋友做了同事後,友誼不是蒸蒸日上,反而會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分道揚鑣。或為升職,各施手段、勾心鬥角,成為台上握手台下踢腳的戰友;或因上下級關係,中間隔了鴻溝萬丈,最終友情灰飛煙滅,你埋我怨。共事利益讓友誼無處容身。特別是在與一些心懷叵測工於心計的朋友共事時,你更別指望友誼能做你的保護傘,否則是自欺欺人。
因為利害關係而有所衝突的友誼算不上什麼友誼,真正的友誼是在生活與工作中互幫互助,互相信任的友誼。俗話說: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友誼也是如此。真正的友誼會伴你一生,助你一生,暖你一生。因而交上一個奸朋友,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那麼什麼才叫真正的好朋友呢?不光是有福同享,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彼此危難的時候,互相體諒,互相幫助。
這種友誼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也很自然地將彼此連在一起。既然是好朋友,還要做到當遇到矛盾時(當然不是原則性的矛盾),多往好處想,不過於糾纏意見分歧之處。萬一出現了大的分歧,也不爭論長短,而是讓時間去淡化它,不讓它摻雜到友誼中來,確保友誼純真。
當然這需要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也就是要能放棄功利之心,不受利益幹擾並懂得欣賞與尊重別人。隻要做到這樣,何愁友誼經不起考驗?
秘籍: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經得起利益考驗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
使你人生的法寶——自我反省
鱷魚回答道:“我實在太鋨了,要去捉魚吃,想找個朋友幫我照料蛋。”
“我可以幫助你。”
“能不能讓我聽聽你的歌聲?”鱷魚說。
“喵!”貓扯著嗓子,叫了一聲。聽著這刺耳的叫聲,鱷魚婉言謝絕了貓的好意。
蘇瓦拉繼續往前爬,忽然碰見一隻鹿。
“你找什麼?”鹿問道。
“我想找個夥伴幫我照管蛋,我要去捉魚。”
“請讓我試試。”鹿請求道。
“你會唱歌嗎?”蘇瓦拉問道。
“嘔——依!嘿——哦”鹿發出優美渾厚的聲音。
鱷魚很喜歡聽鹿的聲音,就熱情地邀請鹿到它家裏去。鹿跟著蘇瓦拉到了洞裏,鱷魚把蛋指給鹿看。“我會好好替你細心照料的,你放心去捉魚吧。”
蘇瓦拉離開家往河邊爬去,一到河裏就開始抓魚,一會兒工夫,籃子裏便裝滿了魚。
再說,鹿細心地看管著蘇瓦拉的蛋。忽然一隻鳥在枝頭唱歌,鹿在鳥兒的歌聲伴隨下,歡樂地跳起舞來。
“啪啦!”鹿的腳踩破了鱷魚的蛋。它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一急這下,索性就坐在蛋上麵。
蘇瓦拉回到家門口,大聲呼喚鹿,就是不見應聲。它爬進洞一看,發現鹿坐在蛋上,它請求鹿起身,但鹿死也不肯起來。蘇瓦拉大為惱怒,把鹿強行推開,這才發現原來蛋被踩破了。
鱷魚大動肝火,氣勢洶洶地說:“你幹了什麼呢?”
“太不對起了,蘇瓦拉。實際上這不是我的過失,,我之所以跳舞是因為剛才小鳥在唱歌。”鹿非常內疚地解釋道。
鱷魚跑去責問小鳥,小鳥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是的,蘇瓦拉,我唱歌是因為看見猴子在樹上蕩秋千啊。”
蘇瓦拉又跑去責問猴子。
“我,我沒蕩秋千!我是膽戰心驚地從樹上滑下來的,因為我剛才看見一條非常可怕的鱷魚從河裏爬出來。”猴子解釋道。
“天啊!那就是我呀,笨蛋!”蘇瓦拉氣呼呼地說。它十分悲傷,事實上都是它自己的過錯,由於它嚇唬了猴子,才使它的蛋被損壞了。
錯誤往往是由自己造成,無論有什麼事,先找自己的原因再去責問別人。
對自己做錯的事,知道悔悟和責備自己,這是敦品勵行的原動力。不反省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不悔悟就無從改進。
著名作家李奧·巴斯卡力,寫了大量關於愛與人際關係方麵的書籍,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據說,他之所以有這樣卓越的成就,完全得力於小時候父親對他的教育,因為每當吃完晚飯時,他父親就會問他:“李奧,你今天學了些什麼?”這時李奧就會把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告訴父親。如果實在沒什麼好說的,他就會跑進書房拿出百科全書學一點東西告訴父親後才上床睡覺。這個習慣一直到今天還維持著,每天晚上他就會拿十年前父親問他的那句話來問自己,若當天沒學到點什麼東西,他是不會上床的。這個習慣時時刺激他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產生新的思想,不斷進步。
無獨有偶,在我朋友的書房裏,赫然醒目地掛著一張條幅:“在飛逝的今天,你為生活留下了什麼?”而且問號寫得特別大。朋友說:“這張條幅像懸在我脊梁上的一條鞭子,問號像一把鋒利的離別鉤,直刺我的心靈。”朋友認為,善待每一天是成功人生的真實寫照。每一天都是描繪成功人生畫卷的一筆,我們必須認真地畫好每一筆。人生也好比一卷長長的膠片,每一格膠片紀錄著每天的生活態勢。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一看有沒有要改進的地方。
反省是自我認識水平進步的動力。反省是對自我的言行進行客觀的評價,認識自我存在的問題,修正偏離的行進航線。
為什麼要經常反省?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總要有個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曆練,常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於建立一種監督自我的暢通的內在反饋機製。通過這種機製,我們可以及時知曉自己的不足,及時框正不當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反省機製是自我心靈中的一種“自清潔係統”或自動糾偏係統。反省是砥礪自我人品的最好磨石,它能使你的想象力更敏銳,它能使你真正認識自我。
孟子雲:吾日三省吾身。這是聖賢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但時時提醒自己,檢視一下自己的言行卻不是太難的事,一個人有了不當的意念,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可能瞞過任何人,但絕對騙不了自己。人之所以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不單是外界的誘惑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強,理智屈就於本能衝動。一個常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理智感,而且必定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自己不該做的。
時下,許多行業都很注重反省的習慣,以增強行業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西方一家企業在一天工作結束時,抽出下班前的10分鍾,讓員工集合起來一起做一次“晚禱”,由老板領頭朗誦下麵幾句話:
——我今天8小時的工作,是否有偷懶的行為?
——我今天的工作是否有任何缺點?
——我對今天的工作是否盡了全力?
——我今天是否說過不當的話?
——我今天是否做過損害別人的事?
這種方式對於個人來說是過於呆板了些,但其精神可資借鑒。對個人來說,方式可以靈活機動些,隻要是反省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建立自我反省機製是為了反觀自我的不足,以達到提升自我,健全自我和改善自我的目的。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麵認識反省、看待反省:
正視人性的弱點,認識反省自我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人的通病都是“長於責人,拙於責己”或以“自我為中心”。反省要求的是“反求諸己”,而不是找他人的不是。反省是一麵心鏡,通過它可以洞觀自己的心垢。自我如同眼睛一樣可以盡情地看外麵的世界,卻無法看到自己。反省機製的建立將徹底改變這一局限。
說反省難就難在你願不願意去看到心垢,有沒有勇氣去洗刷它。
反省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方法。成功學專家羅賓認為:我們不妨在每天結束時好好問問自己下麵的問題:今天我到底學到些什麼?我有什麼樣的改進?我是否對所做的一切感到滿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進自己的能力並且過得很快樂,必然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豐富人生。真誠地麵對這些提出的問題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斷地突破自我的局限,省察自己開創成功的人生。
反省的內容就是時時捫心自問自己的言行,這是鄭重的人生之問。每天進行“心靈盤點”,有益於及時知道自己近期的得與失,思考今後改進的策略。
反省的立足點和取向主要是針對自己,省悟自身的不是。這不僅是自身素質不斷完善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際關係的法寶。比如,“念自己有幾分不是,則內心自然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則人之氣亦平”;“自知其短,乃進德之基”;“先問自己付出多少,再問人家給了多少”等等,都是很好的反省方法。若我們能時時這樣去反省,就能使自己心平氣和,善結人緣,力求進取,開創光輝的人生。
反省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至於反省的方法,有人寫日記,有人則靜坐冥想,隻在腦海裏把過去的事拿出來檢視一遍。
隻要我們都關注自身的發展,我們就無法回避認識自我。我是誰?我能幹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到哪裏去?……茫茫的人生旅途跋涉,我們都必須亮起一盞心燈,時時叮囑自己:“一路走好”。隻有這樣,我們的成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秘籍:不反省不會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不悔悟就無從改進。經常自我反省,是人生成功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