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盛唐到南宋,是中國禪宗最偉大興盛的時代,由一花分五葉:臨濟宗、溈(wéi)仰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其中,臨濟宗又分出楊岐、黃龍二派。這一時代,偉大禪師層出不窮,一個個神奇的故事,一則則智慧的禪聲,一如雲霞燦爛。
北宋時,王安石問同僚張方平:“孔子去世百年,生亞聖孟子,但之後卻沒有人了,為什麼?”張方平說:“怎麼能說沒人呢?當然有,而且超過了孔、孟。”王安石問:“誰?”張方平說:“中唐時在江西傳播禪法的馬祖道一禪師。”王安石不解,問:“為什麼?”張方平說:“儒門淡薄,收拾不住,皆歸禪宗。”
禪,改變了中國的文化和思想,改變了人們的心靈和精神。沒有禪宗,就沒有宋明時的新儒家學說。所以後人評價宋明理學時,喜歡用“儒外禪裏”、“儒表禪骨”這樣的說法。
唐宋以來,從思想到文藝,再到生活,無不有禪的影子。它引得詩風嬗變,畫意超然;它使生活灑脫,心靈高拔。
禪,就是這樣生機勃勃,意趣盎然。早在唐宋時,禪就以自己獨特的魅力,開始向我國周邊傳播。在日本,禪被認為是其傳統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其精神已滲透到日本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20世紀50年代,禪,更以其獨特的東方神韻,征服了美國的青年,“垮掉的一代”無不從禪中尋找心靈和生活的新方向,進而成為世界上一道奇異的風景,這種熱潮風靡歐美,至今仍不衰。到中國來尋找禪的祖庭與靈根,成為很多西方青年的向往之事,並且正在路上。
禪,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因為禪的精髓和實質是智慧。禪的智慧,是自然的規律,是人生的真諦,它超越形象與邏輯而講求靈感和頓悟的思維方式,可以使人奇妙地把握到生活和事物的本質。現代人尤其是都市人壓力無邊,禪正是解除這種內心紛擾與焦慮的靈丹。其實,禪,不是教你如何放下,而是教你換個角度看問題,從而使我們本不如意的人生充滿愜意與機趣。
禪,其實是一種生活實用化的智慧。但禪的思維並不神秘,每個人都能將靈感頓悟的直覺顯發出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受我們都曾有過。因此,禪不是一枝不可親近的美麗花朵,而是你我都可留在心裏的智慧的種子。隻要我們願意,它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蔭庇和滋潤我們的生活。
本係列叢書由四部構成,筆者從中國古代上千位著名禪師的上萬則機趣百出、意味無窮的禪機公案中,精選出一朵朵最美的智慧之花,奉獻給廣大的讀者朋友們。此外,在每則禪機公案後,鏈接相關的故事作為“景深”,最後再附以感悟心語,努力使全書達到渾然一體的閱讀效果。
唯有禪不老,中有大智慧。對活在當下的我們而言,遇到困惑與迷惘時,感到壓力無法承受時,怕什麼?在寫字樓裏,在家裏,在路上,閑暇的時候,讀讀禪吧。它會給你無窮的力量。因為,你背靠的是上千位古代禪師的智慧……
〔1〕大迦葉(shè)尊者,即摩訶迦葉,釋迦佛十大弟子之一,亦是禪宗第一代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