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隨問:“參禪的人將東叫作什麼?”行者說:“不可叫作東。”大隨禪師嗬斥道:“臭驢漢!不叫作東,叫作什麼?”
當行者說“不叫作東”時,他是對的。因為浩浩宇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位。但當行者說“東不叫東”時,大隨禪師罵他臭驢漢,大隨也是對的。因為,佛法不壞世間法,東如果不叫作東,又該叫作什麼呢?依照我們一般人的習慣說,東是東,西是西,這是自從文明開始就互相達成的共識。如果東不再是東,西不再是西,所有的一切豈不就亂套了?
行者無語。他的眾多追隨者見狀,一哄而散。禪,貴在平實。一味談玄說妙,與禪益遠。一位雲遊僧風塵仆仆,不遠千裏而來,自然有話要問:“如何是諸佛法要?”大隨高高舉起拂塵,然後問道:“領會了嗎?”雲遊僧無法領會其中的禪意,使勁搖搖頭。大隨禪師笑道:“這不就是麋鹿尾巴製作的拂塵嗎!”雲遊僧忽然有所領悟:青青翠竹,無非法身;鬱鬱黃花,皆是般若。佛之法要,並非什麼神秘的東西,鹿尾拂塵,也是佛法的體現啊!有禪僧問大隨禪師:“什麼是我自己?”大隨指著自己的鼻子回答:“就是我自己呀。”禪僧就像一條活潑潑的鯉魚,突然發現了洞開的龍門,於是,他便奮力向上躍去:“那麼,什麼是和尚您自己呢?”大隨的手猛然指向了禪僧的腦門:“就是你自己!”
指你說是我,指我說是你,如何是自己?當麵不語時!旁邊站立的一位弟子聽得心花怒放,從大眾中走了出來,合十施禮,問道:
“如何是大隨一麵事?”
實際上,他是在變相問如何是大隨的禪要?大隨禪師的回答是:“東西南北。”
問一麵,答四麵,四即是一,一即是四,東西南北都是禪。弟子追問:“這就是說,佛法遍在一切處,那麼,教我向什麼處駐足呢?”大隨哈哈大笑,吟出一句千古名句:“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弟子聞聽此言,仰天長嘯一聲,絕塵而去。是的,佛法遍一切處,於我有何障礙?隻要不執著佛法,不將自我困縛其中,就如同大海之於遊魚,也恰似長空之於飛鳥:碧波蕩漾,送我暢遊千裏外;勁風吹拂,借力托我上青雲!
一位禪僧前來告別,大隨問他:“到什麼地方去?”禪僧說:“到西麵的山裏住庵靜修去。”
大隨平地起風雷,忽然抖出凜冽的禪機:“我到東山呼喚你,你能來得了嗎?”
人家居住在西山之中,你向東山裏呼喚,自然無法聽見,也就不能應聲而來。所以,禪僧回答說:“不能。”
大隨搖搖頭說:“你尚不具備住庵的資格。”東與西,真的有本質區別、恰恰相反嗎?一個圓圓的西瓜,一刀切開,分成了這一半與那一半,二者是對立的嗎?古人雲,不破本參不住山。尚未開悟,未能契入動靜一如、物我平等、差別泯滅的境界,你的心裏便喧嘩得如同鬧市,如何能在寂寞的深山之中靜修下去呢?現代都市裏,許多人向往寂靜的山居。但是,倘若真的將他一個人放入絕無人煙的深山裏,用不了一個月,準得發瘋。
另一位弟子也來木庵辭行。大隨禪師問他到何處去雲遊。弟子說:“到峨眉山禮拜普賢菩薩去。”
四川峨眉山,因遙望兩山相峙如峨眉,故名。也有人說,“此山雲鬟凝翠,鬢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所以得名。佛教名典《華嚴經》中說:“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賢勝(普賢),與其眷屬(門人弟子)三千人,常在其中演說法。”峨眉山夜間有神奇的“聖燈”,白天有神聖的“佛光”,一片大光明,故而佛教徒們認為峨眉山就是《華嚴經》中的光明山,自然也就是普賢菩薩道場了。它與五台、普陀、九華並稱為佛教四大名山。
大隨禪師聽說他要去禮拜普賢,舉起拂塵說道:“文殊、普賢都在這裏。”文殊、普賢兩位大菩薩,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得力助手,如何都跑到了大隨禪師的拂塵裏?六祖的弟子南陽慧忠國師說:“磚頭瓦礫猶能說法。”趙州禪師說:“老僧拈一根草當佛的丈六金身,拿丈六金身當一根草。”近代高僧虛雲老和尚開悟之後說:“山河大地是如來。”
這,就是禪者的境界。於是這僧用手在空中畫了一個圓相,拋向身後,向師父禮拜。圓相,象征著圓滿。然而,心中無掛礙的他,連這個也不受,也要拋棄掉。
佛陀認為,佛法是渡河的舟船,到達彼岸要及時舍棄。《金剛經》也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大隨頷首認可,喚來侍者,說:“去取一杯茶,給這位師僧喝。”有僧問大隨禪師:“和尚,您百年之後,將法傳給何人?”大隨笑著說:“露柱、火爐。”禪僧奇怪了:“這些東西都是無情之物啊,它們能接受嗎?”大隨道:“火爐、露柱。”
有弟子問:“生死到來時如何?”
大隨禪師說道:“遇茶吃茶,遇飯吃飯。”死亡無疑是對平時以“我”為中心的人最大的打擊、最徹底的否定。因此,那位尚存有我執習氣的弟子追問道:“喝茶吃飯,誰受供養?”大隨回答得妙極了:“合取缽盂。”這一公案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重大的人生課題。死亡,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麵對的問題,一個人無論多麼精明,也回避不了死亡的降臨;同樣,一個人無論多麼愚蠢,也無法笨到不會去死。當死神來臨之時,大隨法真禪師教給我們的態度是:“遇茶吃茶,遇飯吃飯。”這種隨遇而安,不是故作灑脫,更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因為悟道的禪師心中時時刻刻靈明不昧,可以隨處做主,所以能笑傲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