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活著就要活潑潑的(1)(3 / 3)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一位德國傳教士受天主教耶穌會的委派,航海來到中國,力圖說服中國政府采用耶穌會的曆法。他就是湯若望,一個注定要改變中國天文史的人物。當然,在很多人看來:一個洋人,單槍匹馬,想讓五千年文明古國放棄老祖宗留下的傳家寶,采用夷人的曆法,簡直是白日做夢!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曆書一直由皇帝親自頒行,哪裏輪到你一個西洋人來指手畫腳?湯若望在中國一待就是十一年,倒是將漢語學得十分流利,至於曆法一事隻能在他的夢中實現。他在西安傳教之餘,終於想到了一個驗證自己才能、同時證明中國天文官員無能的辦法:預測日蝕。古往今來,中國人曆來認為,天子德行有虧,才會發生日蝕。所以,皇帝們最怕發生日蝕,也最想知道何時會出現日蝕,以便提前應對。經徐光啟推薦,湯若望來到了北京,與中國欽天監--奉皇帝欽命監天的大小官員開展一場特殊的競賽:預測日蝕發生的時刻以及日蝕時間的長短。

中國世代相傳的天文生、靈台郎、欽天監正副大臣一起上陣,經過反複推算,認定上午十點半發生日蝕。然而,不聽話的天狗很是不給中國官員麵子,日蝕並沒有在那個時候出現。相反,也不知那個洋人湯若望給了它什麼好處,它很乖巧地在他預測的十一點半準時“吞食”了火熱的日頭,而且正如湯若望計算的那樣,不多不少將日頭噙了兩分鍾時間。

湯若望如願以償地走進了中國最封閉、最神秘的皇家曆法局,編成了《崇禎曆書》。進入清順治時代,他將改進後的渾天儀、太陽象限儀以及西洋人發明的天文望遠鏡呈獻給了清廷,得到了皇室的賞識。第二年,清朝將他整理的《西洋新曆書》稱作《時憲曆》,在中國頒行。旋即,湯若望正式出任了正五品的欽天監監正這一最高天文官。以後,從康熙到乾隆,這一重要職務,一直由南懷仁、戴進賢等西洋人擔任。不知這是不是中國世襲的天文官員們的悲哀。

心語

禪,單憑語言很難講說明白,於是,祖師們為了向後人傳授禪的心要,或揚眉瞬目,或棒喝交加,或拂塵、禪杖一齊上,而南陽慧忠國師更是拿出了壓箱底的傳家寶--九十七種圓相。這些東西,隻不過是手段與道具而已,其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隨機使用,啟發弟子開悟。

法無定法,禪宗最反對教條,更不會讓這些固定的形式將活潑潑的禪限製成僵死的內容。不是嗎?一柄拂塵,在禪師手中時而舞動如蛟龍入海,時而豎起像擎天一柱,不知點化多少禪僧開了悟。然而,若是拂塵上有禪,為何道士將之當成了武器,拿到儒士手裏僅僅是個清潔塵土的工具?

一個啞巴要買一把錘子,一把剪刀。他來到商店,攥著拳頭,向老板比畫著向下砸的動作。商店老板立刻知道他要買錘子,就遞給了他一把。啞巴又用兩根手指比畫出剪東西的模樣,老板會意地拿給他一把剪刀,然後伸出一隻巴掌。啞巴明白,兩件東西一共五塊錢。這宗交易雖然一言未發,但兩個當事人心裏都很清楚,所以也就圓滿完成了。誰知,商店老板的小兒子在一旁看見了,覺得這個過程很奇妙,很好玩,就到街上比畫給小夥伴們看。脫離了特定環境,特定事件,小夥伴們自然不知所雲,於是就將這個買賣商品的過程當成了“錘子、剪刀、布”的遊戲。

為了防止禪成為一種僵死的形式,變成禪僧之間的遊戲,仰山慧寂點起了一把無情火。這種膽識這種氣魄,很值得我們的一些管理者學習,因為經常有一些創業者迷信自己當初成功的經驗,將之當成萬能的法寶,最終因墨守成規而被無情淘汰出局。

2.沒有完全相同的成功經驗

香嚴智閑禪師原是百丈懷海的弟子,以聰明伶俐、機智過人著稱。不管是讀經學教,還是提拈祖師語錄,他總能講得入情入理,說得頭頭是道。然而,他頭腦敏捷,卻也輕狂浮躁;小聰明心思用得過多,基本功打得並不牢靠。他知識裝了一腦殼,卻未曾真正開悟。因此,他名頭雖響,實際並未契入堂奧。百丈圓寂後,他來到了溈山,又投到了靈門下。

溈山對他說:“我聽說你在先師百丈那裏時,能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說明你機靈聰明,的確有過人之處。但是,現在我不問你平生的知識見解,也不問你佛經、祖師語錄中的言辭語句,我隻問問你,父母未生前,如何是你的本來麵目?你試著說說看。”

智閑被溈山如此一問,就像突然之間被拋到了濃霧籠罩的蒼蒼原野,四顧茫然,手足無措。麵對溈山期待的目光,他搜腸刮肚,卻總找不到合適的言句,隻能慚愧地垂下頭。

麵紅耳赤的香嚴智閑回到寮房,將平時看過的經書、論著都搬了出來,從頭到尾仔細翻閱了一遍,令他失望的是,並未找到能回答溈山問題的現成答案。他不禁仰天長歎:“螢火不能驅寒,畫餅不能充饑。”從此,“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這個沒頭沒腦的問題,就像一團亂麻塞在了他的心裏,剪不斷,理還亂。有時候,心中的憋悶、煩躁,使他想拿起一把快刀將胸膛剖開!無奈之下,他跪倒在溈山膝下,請求師父給他說破。